陕州故城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城区西黄河与青龙涧汇流的台地上,陕州故城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修建东西南北4个城门。当年,太宗李世民春游历陕州,登城楼俯眺原野,写下《陕州咏》名篇。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扩建城门,并命名东门宣威,西门政平,南门迎恩,北门宣化。后历代频繁遭遇自然灾害、兵事,城池多次被毁,又多次复建。唐玄宗、韩愈、杜甫、柳公权、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杜牧、司马光、王安石等许多历史名人先后游于此。唐西台侍郎上官仪、昭容上官婉儿的故居在城东北隅上仪巷。北宋诗人魏野的草堂在城东三里桥,城西是太阳渡,城北是万锦滩,城内有羊角山、钟鼓楼、宝轮寺、文庙、关庙、禹庙、召公祠、蛤蟆泉、石牌坊等古建筑。1957年开始建设三门峡大坝,陕州城内机关、学校、商店、居民全部搬迁,形成一片废墟,仅存宝轮寺塔、石碑坊,召公祠里的诗碑、召公遗爱碑、古甘棠碑等碑刻移存在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2000年,陕州故城遗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塔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因石头对击时发出“哇哇哇”的特殊回音,听起来像是蛤蟆在叫,俗称“蛤蟆塔”,为我国现存古代四大回声建筑之一。宝轮寺塔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塔铭。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1959年冬,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水,百里沿黄滩涂一片汪洋,三门峡黄河库区从此诞生。每年11月至来年6月蓄水期间,一片浩瀚的水面,碧波万倾,映着山光云彩,景色宜人。1985年,陕州风景区在陕州故城遗址上开工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1986年区划调整后,三门峡市政府加大对景区建设力度,先后整修区内道路,种植树木花草,修建游客活动中心。围绕历史文化主题建成鸳鸯亭、望河亭、迎恩亭、披云亭、四角亭,整修宝轮寺塔、石牌坊,复建钟鼓楼、甘棠苑、羊角山等景点;围绕黄河风情主题修建一号码头、二号码头、三号码头,建成桃林双塔,游客乘船可览黄河风光;围绕自然景观主题建成青年游园、梅园、洱湖、中日友好植物园等景点。
2005年4月,陕州风景区更名为陕州公园。公园三面环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风光旖旎。日可观华夏文明之古迹,看公园景观之秀丽;夜可听黄河之滔声,闻宝轮之蛙鸣,使人流连忘返。(三门峡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