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三门峡

仰韶文化 河洛文化的童年时代

2013/12/10 8:47:46 点击数: 【字体:


    “仰韶文化”这4个字,对于念过中学的人来说,不会感到陌生。

    仰韶村离洛阳不算远。沿着邙山往西走,过了新安县,就是三门峡市的地盘了。再往前走,很快就到了渑池县。从地图上看,渑池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郑州、洛阳、西安经济带上。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很穷,荒地面积很大,当时偃师、巩县(今巩义市)的不少农民跑到渑池,靠卖瓦盆换粮食或者开垦荒地度日。

    进了渑池县,不仅可以看到黄土地,还有红色和褐色的土地。土地的色彩丰富了,就使田野斑斓起来,生动起来。进入仰韶大峡谷之后,在全长25公里的峡谷里,能看到在北方不容易看到的悬棺。慢慢地,你便接近了仰韶村,接近了仰韶文化遗址……   

    一

    仰韶村,位于渑池县城北7.5公里处。

    村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深深的土沟。沟底溪水潺潺,东为饮牛河,西为西沟。两条溪流在村南汇合,汇合处形似半岛,仰韶村就坐落在两溪之间的高地上。

    如果不从考古的角度考虑,仰韶村绝对是一个风光甚佳的游览地。路边断崖处裸露出红土和黄土,那是很自然的景色,但是,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不把这些土看成土,而是看成了历史。地质学家会告诉你:这种土,是第三纪红土;那种土,是第四纪黄土,距离现在已经多少万年了……

    村南有一处高地,仰韶文化遗址便仰面朝天地躺在上面。介绍材料上说得很清楚,这个遗址东北至西南约900米,西北至东南约300米,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2米~4米。

    仰韶文化遗址是1921年被发现的。谁也不会想到,发现中国腹地这处古遗址的,竟是一个外国人。

    上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受聘于北洋政府,成为“中国地质调查所”的考古专家。1920年秋天,他派助手刘长山到河南,在渑池、新安一带采集化石标本。刘长山采集了一些石器标本带回北京,交给安特生。安特生一看,好家伙,从渑池采集的一些石器标本非常特别。他狂喜:渑池这个地方,很可能要出震惊世界的大新闻。

    原来,在此之前,国际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文化是西来文化,中国国土上从没出现过石器时代。更有一些外国人很不友好,每每遇到中国学者谈论华夏文化的时候,总是粗暴地打断这个话题,这很让国人气恼。可是,我们当时还拿不出证据,来证明我们经历过石器时代。

    安特生预感到:中国将要摘掉这顶压了我们多年的帽子了。他感到这些石头对于中国史学界的分量,因为他看到刘长山这次带回来的,分明是古人亲手打磨的石器。

    他在北京坐不住了,和几个身着长袍的中国考古学者,于1921年的春天,辗转来到了渑池县仰韶村。与他们同来的,还有4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是专门保护这些学者的。

    仰韶村村民哪见过这种阵势,更没见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全村人都来看热闹。他们看见这些人在麦田里戳戳挖挖,把不值钱的土拿到眼前端详,竟比端详新媳妇还细致。那个洋人看着看着,竟高兴得叫出声来。村民们都感到好笑,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几个在他们看来“神经兮兮”的人,竟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仰韶村。

   

    有人说,仰韶村村名的来历,与村子旁边的韶山有关。仰韶,即仰望韶山之意。

    安特生不管这些,他只把一双锐眼去看历史。他站在三面环水的仰韶村,开始与5000年前的古人对视。他和他的同伴们都很兴奋,因为有一些带着彩色花纹的陶器出土了。这些陶器上的附着物——哪怕只是一些烟灰,都有可能摆放在金碧辉煌的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这一次,安特生在仰韶村停留了8天。8天时间里,他坚定了一个信念——这里,就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回到北京,他说服了北洋政府,邀请骨骸专家、古生物学家等一行数人,又一次来到仰韶村,正式对仰韶村遗址进行发掘。

    这一次,他们在仰韶村里安营扎寨了。憨厚的村民们刚开始还有点怀疑,提防着这群不速之客,后来见他们只不过对散落的陶片和石头感兴趣,也就不再干涉。厚道的村民还主动帮助专家们挖掘、拣拾陶片。当专家要给他们报酬时,村民都笑起来,说:帮着捡几块烂石头,收啥钱!要是你们稀罕,尽管拿去!

    这让安特生一行非常感动,发掘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专家们最后一致认为:这里就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其典型标志物是带有彩色花纹的陶器,所以叫彩陶文化。由于考古学界相沿成习,就是把一种文化的首次发现地的地名,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所以发现于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叫做“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名气从此远播,引起中国乃至国际上重量级考古专家的注意。专家们从照片上看到,仰韶文化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度竟然有2米~4米,表明了人们在这里定居、生活的时间很长久。从17个发掘点以及出土的600多件器物上看,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具是石器、骨器和陶器。用于农业耕作或捕鱼、狩猎的有石斧、石铲、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弹丸、石犁形器以及刮削器、砍砸器等。

    专家们还发现,这里出土的石器多半是打磨的,也有打制的和琢制的。纺织和缝纫用的是石纺轮和骨锥、骨针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红陶为主,其次是褐色陶器。在陶器的表面和口沿绘有精美的花纹图案,这是标准的彩陶。纹饰图案五花八门,有弧边三角纹、月牙纹、网状纹、菱形纹等。

    专家们还发现,遗址中有成堆的兽骨,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的猪骨,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蓄养家畜。另外,从墓葬的习俗可以看出,这个遗址代表着母系氏族社会即将解体,父系氏族社会就要开始的阶段,距今已经7000年~5000年了。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第一次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出现之前,就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化,这使“中国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基础条件,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近代田野考古的先河。从此以后,我国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才逐渐开展起来,并且从对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扩展到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逐步建立了中国考古学体系。

    三

    仰韶文化遗址所透露的远古气息是非常强烈的。一个人站在古遗址上,感觉并不是凄凉的。因为古村落没有了,废墟还在;人没了,文化还在。古人留下的每一个陶片,都成为我们打开时光隧道的按钮,使我们能够开启文明源头的大门。

    所以,读懂了这些陶器,也就读懂了先民,读懂了一个历史阶段。当时的人们,还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的袅袅炊烟里,整个人类还处在稚嫩的童年时期。生产力是落后的,但氏族成员之间却是那样的团结。

    凶猛的野兽来了,洪水旱魃来了,大家依靠集体的力量共渡难关。男人和女人拿着棍棒,攥紧石块,挽起弓箭,结伙到韶山上、沟壑里打猎。生存的危机,激励着每一个部落成员奋力劳作,母亲们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烧制生活必需的陶器。

    这时候,人类已经有意识地选择居所和生产方式,他们从山地来到平原,从自然洞穴转入茅屋草舍,用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开始烧制陶器作为生活用具,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生活,逐渐定居并形成村落——此等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就是仰韶文化的典型特征。仰韶文化遗址,就是这一时期人们居住的典型村落。

    在无数个晨曦初露的清晨,一群女子来到水边的窑场,手拉着手踩着红色的胶泥。在脚掌与泥水之间,诞生了陶器,产生了音乐,产生了舞蹈。艺术起源于劳动之推断,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蓝本。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洛阳网-洛阳晚报 2005-09-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