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传统文艺 >> 三门峡曲艺 >> 浏览三门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灵宝道情

2016/8/11 9:49:00 点击数: 【字体:

灵宝道情
 

    灵宝道情,又称道经。据艺人相传,因其伴奏乐器为“八仙”所传,故又叫“八仙乐”。道情艺人自视为“八仙弟子”,群众也很尊重他们,称其为“先生”。三门峡民间曲种。主要流行于灵宝、陕县大营一带。
   
    灵宝道情的历史,据灵宝西车村道情老艺人李安营(1919年生)追忆说,他的师傅是李安哲(1908年生),师爷是宁润范(1886年生),师老爷的姓名记不清了,是最早期的灵宝道情艺人,约活动于清代道光年间。他师爷曾讲起,在师老爷以前,灵宝县岳渡村有个“孝廉方正”,灵宝沟东村也有一位官员,二人由陕西退隐还乡,带回来这种艺术。他们和灵宝县阎谢等村的一帮退职官员、地方绅士组成班社,轮流到各家办堂会,以唱道情自娱消遣。

    随着影响的扩大,逐渐传至民间,于是出现了半职业性的“乡党班”,即周围邻村艺人共同组成的道情班。这些说唱班一般为五人,抱渔鼓者为上首,承担唱与白的主角,其余四人各执一件或两件乐嚣,全为闭目端坐,唱奏兼顾。道情音乐细腻丰富,韵律清丽优雅,有板式唱腔,也有曲牌杂调。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皮影从陕西传入。民间道情班为扩大影响便用道情曲调演唱皮影戏,并借鉴运用戏曲的锣、鼓、板等乐器,丰富了道情伴奏乐的表现能力,演唱班人数也增至八、九人。嗣后,皮影、坐唱两种形式并驾齐驱,一直活跃在群众中间。
 
    三十年代束至四十年代中期,灵宝道情处于繁荣阶段,地方官员,乡绅之家操办红白喜事,乡民喜庆佳节、祀雨贺晴及庙会活动,都邀请道情班前去演唱。如国民党灵宝县党支部书记王鸿业,教育局局长董云有,几乎年年请道情班唱堂会。日本投降后,为庆贺胜利,各村邀请道情班唱还愿书者更是有增无减,一大批新道情班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西车村班,牛庄班、栾村班、南营班,罗家班等,在群众中影响颇深。
 
    随着道情在民间的广泛流传,道情班的增多与艺术发展,以灵宝川口河为界,形成了东、西腔两个流派。河东腔分在在磨头、栾村一带;河西腔分布在罗家、西车、南营、岳渡、牛庄一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为促进这一民间艺术继承与发展作了大量工作。1950年,灵宝县文化局对全县道情艺人进行了普查登记。1954年,灵宝县文化馆蔡益民主持组建了灵宝县道情组,对道情曲目、音乐进行了初步挖掘整理。次年,以西车村老艺人为主,吸收其他乡村的艺人,建立了职业道情皮影剧团。同年冬,以道情艺人李正满、刘新华、刘德茂、李安哲、刘文成、刘金才为骨干组成演出组,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艺术会演”,获好评,并被授锦旗一面。
 
    六十年代初期,国家经济困难,上述组织撤销,艺人下放回乡。不久,灵宝县文化馆在群众要求下重新组建了半职业道情皮影剧团,然而两年后因“社教”运动再次解散。其间,农村业余道情活动则很活跃,农忙务农,农闲时在周围乡村及卢氏、陕县等山区巡回营业演出。1970年,西车村道情班大胆尝试,以分角扮演人物的形式,演出了道情现代小戏《追书担》。1976年,河南省曲艺调演,灵宝县文艺宣传队以新编道情曲目《公字闸前》参加了演出。之后,农村业余营业演出从未间断。1989年3月,法国友人迪里比尤在对我国的文化访问中,专程来到灵宝县,仔细地聆听了道情演唱,并绕有兴趣地观察形状奇特的道情乐器,研究其如何发出美妙动听的乐音。
 
    灵宝道情的演唱曲目约三十多个,内存以八仙传说为主,宣传道家思想,劝人修行成仙,正象群众中流传的那样;“裱糊匠离不开浆子,说道情离不开湘子”(韩湘子)。此外,还有以二十四孝为主的人物故事,及一些传奇大书,反映民间生活情趣的小段也时有传唱,但很少演唱现代曲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大鼓书上一条:迷胡书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