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走进平顶山 >> 印象平顶山 >> 浏览平顶山

樊钟秀家的两处宅院

2013/10/17 17:00:37 点击数: 【字体:

      民国奇人樊钟秀是石龙区夏庄人,夏庄樊宅为樊钟秀故居无疑,而在宝丰县前营乡大连庄也有一处樊宅。一生不置私产的樊钟秀为何有两处宅院,他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一处在石龙区夏庄,一处在夏庄北18里外的宝丰县大连庄,樊钟秀的故居在石龙区夏庄,而大连庄应称作樊家旧居。

    樊氏在夏庄是个大族

    清同治年间,有个叫樊庆的青年,父母双亡,生活无着,就到宝丰县大营镇去跟一位姓王的木匠当学徒。樊庆聪明能干,很快就学得一手精巧的木工手艺,不几年这个木业作坊便兴旺起来,经济收入丰厚,王家成了镇上的殷实之家。王师父十分欣赏樊庆,就把女儿许与樊庆为妻。又过了几年,樊庆手中有了点积蓄,就和王氏一同返回夏庄,在村的西南角建起了一处大门朝东有两进前后六间草房的院落,前面是木工作坊,后面做居室。樊庆和王氏勤劳能干,积蓄了一些钱财,十多年间,陆续购置了80多亩土地,成为这个村上的小康之家。王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取名道隆,次子取名道德。樊庆为了光耀门第,将道隆送到大营名儒吴举人门下就读。道隆考中秀才,取字绍孔。兄弟二人成年后,道隆娶妻季氏,道德娶妻郑氏。季氏先后生下四子三女,长子名钟灵,次子名钟秀,三子名钟尧,四子名钟华;郑氏生下三子一女。樊家陆续在前院、后院、旁院又加盖了十多间房舍,三代同堂。

    光绪末年,樊庆与王氏相继病逝,道隆、道德兄弟二人相处和睦,没有分家。道隆领着弟侄等,养了两头牛、一头驴,耕种80多亩田地。农忙种地,农闲教几个子侄读书,过着自给自足耕读传家的生活。道隆懂医术,经常到附近村落为亲友行医治病。樊氏在夏庄一带算是诗礼小康之家,颇有声望。

    1888年5月22日,季氏为道隆生下一位二公子,小名全有,学名钟秀,字醒民,因排行第二,故外号樊老二。樊钟秀自7岁起随父亲读私塾。幼年的钟秀,仪容丰俊,性格和善,为人笃诚,聪敏过人。道隆对子侄管束严谨,教导有方,数年间,钟秀便读完了《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但钟秀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尤其厌恶习作八股文。他喜欢看小说,尤其爱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七侠五义》等小说。樊钟秀13岁入少林,拜恒林禅师为师,成为恒林和尚的俗家弟子,结识长自己8岁的南阳有志青年徐万年和长自己3岁的信阳有志青年李亚东。

    樊钟秀被称为民国奇人,名震中原,享誉华夏。樊钟秀早年就向往革命,且意志坚定,笃信三民主义。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成功,樊钟秀即应徐万年、李亚东之邀,到武汉参加革命。1923年率部五千人马,长驱两千多公里,二次平叛陈炯明,驰援保护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授予樊钟秀建国豫军总司令之职,1924年9月奉命北伐,12月入定中原。

    樊钟秀出生于石龙区夏庄,成长于夏庄,他的故宅就在夏庄村南小河北边,祖茔在村南黑虎山南端北侧,祖茔上十几通碑在“文革”中被移到老宅前的小河上搭成了一座小石桥。四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小河床上淤有泥沙,但还能看到几通碑上有清晰的文字。

    不置私产,去世第三天家属断炊

    辛亥革命元老张钫是樊钟秀的好友,又与樊钟秀共事多年。张钫深悉樊钟秀生平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张钫评价樊钟秀最具权威性,张钫曾说:“(樊钟秀)起自草莽,但其生平为人做事还有许多为常人所不及之特点。他自带兵以来,便以军为家,不置私产,又无私蓄。他在旧社会混了几十年,但其私生活一贯质朴无华,不赌博、不嫖妓、不纳妾、不摆排场。即便是在上海、广州等物欲横流的大都市,他也未稍变其质朴本色,‘不贪财、不爱色’,他真可当之无愧。没见过他的人,震于他纵横南北之声威,多认为他一定是个形态威猛、言色粗粝的将军,实际上他态度谦和、寡言鲜语,很像一个温文儒雅的书生。孙中山先生以此奇之。表面虽然如此,可是他内在性情刚硬,宁折不屈。对朋友部下最讲信义,真是‘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对于作战,他不但指挥勇猛,而且身先士卒。在战场上,他经常掌握着人数不多但很勇敢善战的一支小部队,看准时机,亲自冲锋陷阵,或大胆地对敌包围迂回,克敌制胜。他一生中作战负伤达七八次之多。他用兵虽然勇猛,带兵却另是一套,部下犯错误时,他宁愿苦劝严罚,甚至于破口大骂,可是从不轻易杀人。因此部下对他敬爱备至,怀德而畏威。辛亥前后,豫西山林中出了不少草莽英雄,而立身正大,持己简约如醒民者,实无二人。”

    李文定解放后曾任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过去曾任建国军上尉教育副官、教导队教官、第一军少校教官、军官学校教育科长、第8方面军司令部参谋等。他对樊钟秀十分了解。李文定评价说:“樊钟秀一生无私蓄,生活俭约,经常穿便衣,饮食很随和,有什么就吃什么,素来不挑剔,在国民党将领中是突出的少见的。但他的部下有困难时,他毫不吝啬,总要满足其要求。他逝世后,遗体葬于北平西山,第三天家属就断炊了。副官处长鲁铭鉴这时才知道樊生平不事积蓄,即派人送去维持家属生活的钱。”

    民国政府拨付抚恤金又建宅院

    1930年8月,家人料理完樊钟秀的后事,樊氏全家便移居天津日租界西门里,继迁伦敦里。“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再迁居于英租界抚顺里。除樊钟秀的父亲道隆、兄长钟灵、妻子赵氏及3个儿子等14口人外,其他亲属均迁回老家夏庄。如今夏庄樊家旧宅仍有樊氏后人居住。

    樊钟秀的两个姐姐早年都嫁到今宝丰县前营乡大连庄。当时的大连庄算得上是宜居之地,它北临石河,南面丘陵,东西均为平原。村内修有大寨,寨墙宽厚,寨壕水深,东西有寨门,且有数家豪门大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樊家1938年得到民国政府拨给樊钟秀的抚恤金10万元,在大连庄新建宅院两处,现存共40间。驻天津的樊家全部人口即迁回大连庄新宅居住。

    樊家整个院落布局紧凑,主次有序。大门正照主宅东厢房山墙,在山墙上设立影壁一道,影壁前两侧各有与山墙垂直的月亮门一个,分别进入主院和东跨院。大门外东西路南偏西,有马院一处,大门朝北(现已拆除封死,在东北角开东门),南屋5间,西屋5间,其中靠南西屋3间为磨房。宅院布局,在当时的大连庄堪称独一无二。宅院曾挂有国民党内重量级人物林森、于右任、孙科、居正、戴传贤等在1927年底钟秀父亲60大寿时所赠的匾额。可惜1944年日军侵占宝丰时,匾额尽被劫去。据现在的樊宅结构推断,整个樊家大院规模可能超过4亩,主宅2亩,马院1.5亩,房舍至少可达68间。(周万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2013-07-1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