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戏剧人物创造论(6)
2013/5/6 14:05:0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比谁都喜欢,一边儿骂着大街,一边儿自个儿腐化”[22].虚荣虚伪是他们这种人的共同特征。他自私,六十二岁了不肯退休,一批知识人才、技术人才难以进来,而其中的奥妙在于,别人退休以后有人顶替,而他家没有,他认为这样“到老甜合了别人,堵得慌”.然而对这位老工人何贵来说,还不止于此。对感情轻浮、追求荣华的大女儿,他非常反感,认为有侮自家名誉,但他解决的方法是“缎子被窝盖臭屎”,借机将二女儿推给大女儿的“男友”;“省得没人要,也不能让姓孔的得了便宜,得让他出个大价钱”[23].这就不仅是自私了,还是他内心卑琐,肮脏的体现。这是苏叔阳作品中性格最复杂同时也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个人物,这一人物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留有那个年代鲜明的政治烙印。
军营题材的丰富是这一时期话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一些过去不曾触及的军人内心情感世界被开辟了,忠诚、纪律、命令的单色调,被更为丰富、更为真实的多彩生活所替代,对于新的军人尤其是指挥员来说,只有忠诚与服从已远远不够了,已经难于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天边有簇圣火》(郑振环编剧)中的蓝禾儿是边防铁舰山哨所的排长,他所在的集体连续五年获得先进称号,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他一千就是十年,顾不上照顾多病的父亲,连未婚妻也跟了别人,但他无怨无悔、恪尽职守。提升、上学的机会被别人顶替,他痛苦、不平,但都默默地忍受;转业困难时,他主动要求复员。这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军人,有着中国军人传统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军人,已不能适应部队新形势的要求,他是一位模范军人,也是一位时代的落伍者,他的出身和他所受的教育,使他在管理部队和做战士思想工作时的方法已经过时,所以他处处看不惯,处处发生龃龉冲突,这令他迷茫、痛苦。而刘清涧无疑具备了新型军官的素质,有觉悟,有文化。了解、掌握士兵的兴趣、需要,工作方法灵活开放,大胆追求美,公开欣赏美,与蓝禾儿形成了一种对照,也加强了人们对蓝禾儿这一人物的反思。
清官戏在传统戏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清官寄托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战胜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他们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有勇有谋,主持正义,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青天老爷。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治河总督,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抑且一片忠心,官声清正,深受百姓拥戴,有天下第一清官的美名。在高甲戏《大河谣》(许一纬编剧)中,这样一位清官、作者没有沿袭老路描写他、歌颂他,把他塑造成“程式化”的清官,单声道的人物。作者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认真研究历史,深刻进行反思,对于成龙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评价,对这个人物、对清官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在塑造于成龙这一历史人物时,我一反过去颂扬清官的写法,虽写出于成龙的清廉刚正、忠君爱民,但着重写他的只清不明,只忠不贤,他以清正官声为资本,刚愎自用,发展到迫害贤才,误国误民”。在此基础上,作者大胆尝试探索,在剧中塑造出于成龙这一位有其独特价值的、不同寻常的清官形象,其独特性在于他“清而不明害百姓,忠而不贤误国家”,剧中传统清官成为被批判的人物,这一人物及对这一人物的批判态度,更有益于人们认识封建清官和封建政治的本质,对其历史作用给予更为客观的评价。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对传统清官的新发展和超越,也具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进行反思与重估的意味。
六、“挂一漏万”与整体观照有的剧作在人物塑造方面,对一二个主要人物费墨甚多,也比较丰满,但剧作为什么没有成功或不那么精彩呢?究其然,在于强调了主要人物,精心地设计了主要人物,但戏剧毕竟是一种整体艺术,不能因为突出重点,而忽视一般,挂一漏万,也可说是顾此失彼,缺乏一种全局结构和整体观照。所以独立地看,有一二个人物(主要人物)是成功的,但人物关系的整体性和有机性缺失,削弱人物关系中的其他人物,就是削弱作者精心雕琢的主要人物,也就是削弱戏剧的艺术表现力。优秀的剧作,往往能达到人物关系的平衡、和谐,主要人物有思想深度,有典型性,在剧中光彩熠熠;其他人物也性格鲜明,繁简有度,处置得当;人物之间、人物与情节结构的安排。浑然天成。老舍、曹禺的剧作,堪称典范,不仅主要人物,而且次要人物甚至剧中龙套都耐琢磨、推敲,在人物语言行为的性格化方面可谓炉火纯青,多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过,少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欠,可谓千锤百炼。戏剧的成功,是人物关系整体的和谐,也是戏剧整体的和谐。
新时期一些优秀的剧作,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注重整体的观照,人物关系的和谐与有机使彼此相得益彰,也使戏剧的审美欣赏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反之,不能从一个整体的高度去审视、创设,虽然不经意的是一个小角色小人物,受影响的却是全局,包括精心雕琢的主人公,所谓一损俱损。新时期很多剧作所以难于层楼更上,达到精品,其中很紧要的一点就是缺乏人物整体观念,缺乏人物整体观照。比如闽剧《丹青魂》是写画家吴道子的。吴道子有“画圣”的头衔,但剧作家首先把他视为一个凡人,一个具七情六欲的凡人,他的艺术升华、人格升华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他由爱才、荐才到畏才、妒才、害才,由自己入“菩萨”到入“地狱”复杂的心路,经过灵魂激烈的搏斗进入“净土”,带来一种激荡人心的力量。剧中吴道子的形象无疑是成功的,也极富感染力,但剧中其他人物尤其是作为吴道子对立面的宁王和赵国公形象,则患有“贫血”,比较简单。诚如有的评论家所分析指出的:“剧作家对这两个人物,似乎强调统治者的一般本质多些,刻画他们的特殊个性就显得不够了。以宁王来说,我非常同意写他实质上是把吴道子看作一只大公鸡’丹青帅‘的。对一出古代传奇中的这个人物来说,剧作家完全有虚构的自由;但是写宁王与吴道子的关系,有一定深度就更理想了。
试想吴道子为’宁王友‘三十年,一直未能看透宁王,可见他们的关系并非如剧作所写的这般单一,而要复杂得多。据史料记载,宁王李宪善画鹰、马,吴道子为’宁王友‘,不光指导宁王绘画,在为人处世上对宁王也有影响。故而明代有人说:’吴生既为宁王之友,又为宁王之师。‘这一类材料是可供创作参考的。”①如果把宁王和赵国公这两个人物塑造得更丰满、更真实些,对他们与吴道子关系的揭示更深刻一些;那么,不仅对这两个人物本身,而且对吴道子形象的完善,对整个戏剧的成功都会有更大的作用。
有的虽是背景人物,不直接在剧中出现,但对推动剧情发展和矛盾起落产生重要影响,与主人公处于一种对应或对照的关系,尤其是思想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是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对这样的人物,更不应简单化、脸谱化。比如高甲戏《凤冠梦》(诸葛辂编剧),通过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婚约关系的变化,表现了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激烈的反权臣严嵩的政治斗争,塑造了一位以婚姻为手段,见风使舵,从而谋取政治利益、政治地位的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戏曲研究》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