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最早可能是春秋时期戎蛮子国的边城,西汉时为周后人姬嘉的封地周承休国的国都,东汉末年为袁绍的封地沆乡,北魏时为承休县县城,东魏时为襄城郡城,宋代麻王兄弟为造反重建与官府对抗。这里文物遗存丰厚,有高大的城墙,较完整的
护城寨,有汉代的地道和汉墓,地下出土有骨器、铜器、玉器、铁器……
在汝州市尚庄乡政府北约2公里的榆庙村北部,东西矗立着长500米宽约30米的城墙,现存城墙高约10米,由夯土层叠加而成,筑墙用的木桩已化成灰烬,留下的桩孔有规律地排列着像是述说古城的沧桑。当地群众称这座城为麻城,城又分东西两座,为宋代麻王兄弟筑建。“东麻城,西麻城,九间窑里出朝廷”,是当地老幼都会说的顺口溜。日前,记者一行走访了麻城。
走进麻城
麻城在风穴寺东南10公里,尚庄乡政府北2公里处。北依嵩山余脉、历史名山石楼峰。麻城所在地是厚厚的黄土层,从北山而来的洪水在这块黄土层上冲刷出一道道20米至30米深的沟壑,东、西麻城就依沟岸这道天然屏障而建。由于有南北走向天然屏障的护佑,东西城墙筑得低而簿,因而所留遗迹不多。北墙因与山体接近,因而十分高大,并在墙外挖了宽约30米的护城河,将两道沟壑连在起。两城由于几道深沟在城南交汇,形成了北宽南窄的格局,南城墙比北城墙短了许多。
麻城的建筑布局由四部分组成。西麻城为主城,东西宽300米至1500米不等,南北宽约1300米。墙体比较高大,说明这里是重要人物或贵族的居住区。此城内有一个榆庙村,500多口人。据村民介绍,解放前曾有村民在北城墙上挖窑洞居住,如今还留有3个窑孔。榆庙村所在地是麻王居住的地方,出土文物多且好。
隔一条深30多米的深沟与西城相望的就是东麻城。这里的城墙也是沿沟壑而建,城墙相对西麻城来说窄了许多,保存得也不好。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城土特别坚硬,这里只能种些红薯等秋作物。城东北角有庙宇遗址,城南有一高地,当地人称为阅兵台(一说摆宴台),四周为深沟,有地道和壕沟与城内相通。阅兵台地势陡峻,易守难攻,多处有夯土的痕迹。2001年,一位村民在传说为地道口的地方向下挖,虽然没找到地道口,却找到了古时的一口废井,里面填的全是汉代的残砖碎瓦,说明汉代在这里有很大的建筑群。
与西城隔涧相峙的是西寨,现存有较为完整的城廓。与西麻城相反,寨院为南宽北窄,南墙高而厚。由于北部临分汊的沟壑,呈三角形,寨没有留寨门,当有暗道和吊桥与主城相连。当地人说这个寨是麻王的仓库,但从战略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主城的护城寨。
麻城寨建在岛上
麻城寨在东西麻城南约一公里处。东西麻城之间的4条沟壑向南汇合为一,形成宽50米至500米不等的大河,河中间是断断续续的岛屿,最南的一座大岛形似乌龟,尽头有浮桥与外界相通。麻城寨就建在这座岛屿上,依岛势呈椭圆形,在最窄处开一南门,名曰朝阳。显然这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地,避战乱的好场所。传说寨下面全是地道与麻城相通。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深挖洞”时,潘庄大队的老支书与民兵营长带着两捆麦草和一只手电筒进洞探路,怕走不出来,隔一段时间或在岔道处放一根麦草,结果麦草放完了也没走到尽头,只好按原路返回。他们早饭后进洞,出来时天快黑了,二人上来后非常后怕,万一出不来怎么办。2000年7月15日汝州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将岛冲塌了几处,露出几个洞口,一些人也曾经爬进地道,发现里边通风很好。
寨墙与沟崖被雨水冲刷得连为一体,记者从外向里看已看不出是城寨的模样。从内看寨墙轮廓依然明显,高3米至5米不等。寨内曾有三眼井,供寨内村民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寨内还有几十户人家居住,后来陆续搬到岛外居住,现有40亩耕地为潘庄村民刘万忠等人的责任田。据刘万忠介绍,他在平整土地时捡到有石斧、石镰、石刀、石箭头等,还发现了一个古墓。寨墙上含有陶片、瓷片、兽骨等,说明远在几千年前这里已经有人居住,当属一处文化遗址。
从麻城的布局来看,整个结构方圆15平方公里,北面是嵩山余脉构成的丘岭地带和大峪的多山地区,几条深沟不仅为麻城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麻城提供了天然屏障。南面是被誉为汝州粮仓的纸坊、尚庄、小屯的汝东平原。这样的地理条件可谓南进可以攻,城可以据险而守,北面的深山可以退。从城的布局来看,麻城不是一个普通的城池,至少是个地方性的经济、政治中心,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麻城建制考查
汝州最早的志书明《正德汝州志》,称这座城为东周时期的蛮中聚:蛮中聚,在州东北官庄保,相传为麻王所筑,不知何代。按通典云:蛮中聚即戎蛮子国,今俗称之麻城。而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经》则认为:蛮城,在州(今汝州)西,故蛮戎子国,亦曰鄤城,亦曰蛮中聚,俗称为麻城,蛮与麻音相近也。因为蛮繁体字很复杂,且与麻谐音,人们音称为麻也是可能的。戎蛮子国是被楚国的沈诸梁所灭,这里后来当归楚国管辖。而这里出土的楚国特有的货币鼻蚁钱,说明楚国的势力曾拓展到这里。
根据当地流传的狄青平麻王的传说,这个麻王当是北宋时期的人。据传在北宋宋仁宗时期,北宋王朝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打得非常残烈,战争增加了百姓的兵役和徭役。虽然打胜了,但每年巨额的岁币也转嫁到百姓头上,因此宋仁宗时期农民起义不断。汝州城附近的农户和商户,因不堪官府的压迫来到东北大山躲避也是可能的。麻王自然会将他们收留,成为自己的臣民。麻王兄弟一天天坐大,汝州官府不会不管,就出现了地方官府与民间武装的冲突,而麻王兄弟依靠地利优势占居了上风。麻王更是在交战中逐步完善了麻城的防御设施。
狄青平麻王的故事在汝州东部流传很广。距麻城南8公里的中山寨传说就是狄青所修,是平麻王时的司令部,而中山寨东南2公里的南寨则是狄青的夫人所筑,是协助狄青平麻王的。中山寨村和南寨村的村民都知道狄青平麻王的传说,妇孺皆能说出“东麻城,西麻城,九间窑里出朝廷”的顺口溜。
麻城是汉代以前的古城
种种发现表明,麻城是汉代以前的古城。汉代以前的古城,除蛮中聚外,明清时期的几套汝州志均没有其他说法和记载。不少历史文献显示,在汉代,这里是汉武帝所封的承休国,是后来姬姓的祖籍地,附近的姬窑村可能就是姬嘉的后人。北魏统一北方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北魏在麻城一带设置承休县,归魏中央政府设的司州直辖。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后,东魏曾在承休县(麻城)置汝北郡,从西到东辖石台、梁县、治城、南汝原、东汝原、承休、阳翟、郏城八县,麻城的发展步入历史最辉煌的时期(见《魏书·地形志》和《中国历史地图册》)。
公元581年,后周大臣杨坚废周静帝在长安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开皇初四年置伊州,治梁县(今杨楼冶墙一带)城。隋炀帝大业初将承休县移汝原县(今县城),在承休县城设襄城郡,领承休、梁、阳翟、汝原、汝南、鲁等8县。从此麻城失去了历史的辉煌(见《隋书·地理志》)。
地位重要亟待保护
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先生说,麻城是一处很重要的文化遗址,有很多极具历史价值的遗存,应当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麻城距风穴寺10公里,北有大峪山寨群和历史名山石楼峰,石楼峰上的石楼寨建于同治四年,有72窑和36间房的建筑,距麻城仅2公里。如果与风穴寺连片开发形成环线,将大大增加景区的可观性。
遗憾的是,这里至今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不是,城墙上的土仍被村民垫房基用。由于地下文物丰富,麻城已成为文物贩子光顾的地方。据说文物贩子在四处寻找麻王的墓葬,而麻王的墓葬是证明麻城建成时间和城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巫鹏尚自昌王夏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