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平顶山地理 >> 浏览平顶山

水经注:民淳物丰说蓝河

2013/11/11 8:58:57 点击数: 【字体:


    蓝河是北汝河常年有水的支流,发源于禹州市文殊镇,全长76.6千米,流经郏县段长23.8千米,流域面积262平方千米,其中郏县境57平方千米。

    《水经注》:“蓝水出阳翟县重岭山(今名牛头山),《清·统志》名赵家河。”

    自禹州鸿畅镇溯流而上,绕过边沟水库,翻一道山岭就是文殊镇玉泉村(原名黑沟村)。村东百多米的山半坡有片十来亩大的沼泽,荒草没膝,杨树成林。这就是蓝河源头“捂鸡泉”,距史料记载的河源文殊镇佛山村(原名宋庄村)两公里。

    民间传说:汉代王莽追杀刘秀,刘秀又饥又渴,抓住一只鸡狂奔至此,正不知如何处置,见泉水清冽翻涌,就将鸡捂进泉中杀死充饥,这就是“捂鸡泉”名称的来历。

    群泉涌流、迸溅如珠的原貌已不可见。草丛中有三眼水井,两眼淤塞报废,一眼毛石砌壁的大口井还有水,是矿工开挖的。七五煤矿没有停产之前也已干枯,停产没多久水又涌了上来。这口井的泉源不在地下,而在环围洼地的岩石根儿。据村民王国正介绍,矿业兴起之前,这四周的崖壁根儿到处都是泉眼,现在只剩下两三处了。

    确切地说,“捂鸡泉”和边沟水库下去的那道水同处牛头山北麓,它是蓝河的源头之一,这道水向西绕道文殊镇的佛山村,再转一道山湾折向东、向南,两水汇于鸿畅镇的 柏桥水库。

    鸿畅镇东蓝河之滨有村名山底吴,是“百代画圣”吴道子的故里。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苏轼曾称赞他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特别是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唐玄宗曾派他去四川考察巴山蜀水,要他打下草稿,回来作画。但他连一张草稿也没带回,却能从容不迫,挥笔如暴风骤雨,在大同殿上写巴山状蜀水,纵横三百里,一日而就。山底吴村的画圣祠建于唐代,因沧桑变化,屡遭毁坏,仅留下残墙断壁和碑碣数片。1998年,经中宣部、文化部批准,纪念历史文化名人吴道子,其后裔从四川迁回吴道子墓,并于村内修建了画圣文化陈列馆和书画碑林。 

    蓝河下行,自禹州市鸿畅镇小赵寨村进入郏县安良镇。正如诗人高春林所言:“环形的山,像椅子,一个镇子坐进去。”这就是安良。这块土地历史悠久,镇内水泉寨有裴李岗文化遗址,并出土大量文物,说明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定居。据现存石碑记载,清嘉庆七年,安良镇取名为“安乐镇”。1947年定名为“安良镇”,这里曾是豫郏抗日根据地中心。1945年6月,中共河南区党委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都先后设在安良镇的曹沟村。

    而今的安良是中州名镇。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烟叶、花生、雪枣等。牲畜以红牛、绵羊为主。境内的水磨湾水库,建于1958年, 1962 年废弃,1974 年11 月重建,1975年6月竣工。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410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4000亩,能防御蓝河百年一遇的洪水。

    蓝河向南,蜿蜒而下,经山头张、狮王寺、孙庄、席寨,折向东南入冢头镇。沿途有纪信冢、薄姬冢、蓝河七孔石桥、柿园古战场等古迹。冢头镇农作物以理想大根萝卜、红薯最佳。理想大根萝卜是保健型绿色食品,加工后远销日本。

    蓝河下行,经罗沟、楼王、龙泉寨、西王庄,绕过长桥镇的罗沟折向西北,此间有肖河、胡河、叶犟河汇入。位于蓝河入汝处的古蓝桥至阴山一带,古称摩陂,曹操在这里设置行宫,指挥过两大战役。河行长桥镇,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灌溉,境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作物有小麦、大豆、花生、红薯等。特色物种有坡河萝卜、白灵菇、郏县红牛和大尾寒羊等。

    蓝河经长桥镇的任刘庄、黄庄,自西长桥村东注入北汝河。 (曲令敏温书功/文)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晚报 2006-12-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