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平顶山地理 >> 浏览平顶山

水经注:水色清媚三里河(一)

2013/11/9 17:26:03 点击数: 【字体:


    结束了对沙河上游溪涧的采访,根据从前走访平原水系的经验,我对三里河是否有水,不敢抱太大期望。

    2009年1月5日,和张店乡水利站技术员李军来一起,乘车自鲁山县城一路向北,探访这个乡的水源河脉。出城第一站,到李村行政村的楝树庄自然村,村东有将相河上源老龙潭。听人说,早先这片旷野郁郁苍苍,曾经涵养得泉流纵横,汇成百多亩大的深潭,黑酽酽看不到底,泉水南流,成一道将相河。汽车在曾经的老龙潭北岸停下,笔者见到的只是潭水的遗迹:洪水冲刷出道道横线的土岸,潭水浸渍而成的干滩泥地,瞎枯的巨眼一样望向天空。北边不远,碎石机仍然不依不饶地轰响着,滚滚烟尘飘荡而来,这景象让人徒生惆怅。好在数十座石灰窑已全部停产,如果假以时日,山野恢复草木青青的样貌,老龙潭也许还会重现吧。

    折回大路北行,终于追上了一条水质清澈的河沟。别看这是一条地图上找不见的无名河沟,反倒水流淙淙,一年四季都不停息,是三里河的常年溪源。漫长的冬季无雨雪,沟水却出人意料的好。水幅两三米,深处及膝,浅处一尺多,无桥不渡。河沟里一湾一湾都是三四把头儿粗的杨树。到上游盘岗绕岭,一路串起三个小水库。有了水的泽润,山垛、田地、村落,立马变得清媚亮眼起来。

    唐沟水库在郭庄行政村,建成于1979年12月,设计蓄洪量15万立方米,浇地1000亩。水库建成后一直没配套,到2008年方才修了一道水渠,浇地二三百亩。眼前水面两三亩,深2米左右。上游河沟常年有水,天再旱坝下溢水也有两三寸管量,到白象店并入三里河。

    与唐沟一水相连的王湾水库,建成于1978年5月,总库容138万立方米,配建8座提灌站,设计浇地1180亩,属小型一类水库。因年久失修,配套工程毁废,供村民饮牛驴喂猪羊之外,浇地400多亩。再往上去地势抬升,二三公里就到了沟水源头的邢沟行政村。最高的明泉在半坡阳自然村北山坡上出露,两寸管量,流到坡根,进入半坡阳水库。水库修成于1970年代,水面约25亩,水深八九米。雨季浮水和泉溪不是主要水源,库底有好几处暗水泉流。当年曾修有两个提灌站,千米长渠如二龙吐须,浇灌几百亩田地,可惜后来水渠毁坏了,眼下能浇的也就五六亩地。

    半坡阳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中有三处清代民居。其中一进三的杨姓古宅保存尚好。大门西南不远有眼古井,光滑的井台、汲水的辘轳,都是先人手渍的旧物。井北几米处,有座立于咸丰年间的贞节牌坊,匾额题字,坊眉雕花,清晰可辨。听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利说,这座牌坊原有4层,“文革”中扒掉两层。现在的半坡阳,人上千口,年轻人都出外打工,谁也不死守着岗田薄地过日子了。从生产工具到生产方式,30年间发生了跃迁式的变化。“镰是一块铁,全指胳膊曳”的传统农耕时代一去不复返。随着生活习俗的变迁,贞节牌坊也就成了纯粹的文物。

    说到村名,志书上有两说:一是村落建在山阳半坡处而得名;二是坡上有天生青石酷似羊形而得名。可在半坡阳村民口中,还有个代代相传的典故:村东800米的山坡上,天生一对石羊,满山的石头都是红色的,只有这对石羊是白色的,俗称马雅石,也就是石英。两只羊大小颜色都和真羊一样,相隔不足一米,看上去活像一对儿吃饱了反刍的卧羊。过石羊往东去一公里,有大石门、小石门、白马,也是石英象形石。传说早年西乡人起五更翻山去梁洼赶集,一过石羊,就看见前边四五十米有羊领路,羊脖子里的铃铛一路叮叮当当。鬼神皆避。一直领过大石门、小石门,到十字路口那儿,才看不见羊听不见声了。大石门中间有块两尺多高、丈把长的红色火焦石,传说那是一道门拴。一到晚上,就会自动横过来把石门堵住,没有石羊领路,人是过不去的。小石门旁边有块鹰咀石,头朝东,尾朝西,有风水先生说,这只鹰吃东方屙西方,富半坡阳穷梁洼。那边的人听说后,就用炸药把它给崩了。裂开的石头堵住路,到现在小石门那儿只能过手扶拖拉机,过不了大车。这是半坡阳人的说法。到了刘潭村人的嘴里,就成了另一个版本:刘潭自然村翻过去山就是梁洼镇的泉上村。刘潭村东的山坡上也有一羊形巨石,头朝刘潭,屁股朝泉上。刘潭村的人一直很穷,而泉上的日子年年都比这边好。刘潭人开始犯嘀咕,琢磨来琢磨去,就觉着是石羊坏了村里的风水,它“吃刘潭,屙泉上”,不把它除了,刘潭永远都得受穷。于是就撺掇人把石羊炸成了一堆乱石头。

    看来无论是哪里的旷山野水老石头,与人处久了,都会成为人的近邻和至亲,不但有名有姓,有情仇好恶,还有鼻子有眼有故事。正是这摞了一层又一层的故事,才使得一代人与一代人呼吸相闻,才使得这一道山水与那一道山水情意相连吧?(曲令敏)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09-06-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