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河是北汝河右岸的一条支流。
《汝州市志》记载:“荆河发源于洛阳伊川县的马岭山和登封市的十村。从许寨、春店之间穿过,东折至杨岭东北入北汝河,全长27公里,平均宽120米,流域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786秒立方米,枯水流量为0.1秒立方米。”
记者近日随汝州市水利局的赵新贵主任前往探源。
过夏店水库,河道进入峡谷之中。两边山岭回旋着缓缓后退,坡上树木稀少。沟壑如叶脉裸露,不见水的迹象。河中有水,却是上游煤矿排出的黑水。
上行约10公里,就是三市交界的马岭山,当地人称马铃山。传说此山原无名,汉代王莽撵刘秀,从汝州追到这里,刘秀在山上遍系马铃,风动铃响,不知有多少兵马,吓退了王莽,从此更名为马铃山。早些年山根岩底皆有明水出。近年开煤矿,水都漏走了,不到雨季,山表已无水可流。只有登封市颖阳乡的王堂村还有一眼泉水涌流不绝。
自马岭山南行4公里,有关帝庙村,属汝州市夏店乡。河在村中流,村在群山环抱中。千年古树犹在,关帝庙已成村委会办公室和日用品商店。村里楼房过半,平房也比别处鲜亮。听李转运老人说,是人们去马岭山挖煤挣钱盖的。
村南不远,河入1955年5月竣工的夏店水库。水库集水面积37平方公里,300多万立方米库容,镶嵌在开阔的山口谷地。至今仍浇灌着3500多亩土地。
水库右岸有禹王山,风剥雨蚀不计年,却有一个人的气息散入山间,芳华不绝如缕。不是拥有十几间庙宇,初一、十五安享香火的禹王,是唐代的孟诜。此人高风,官及凤阁舍人,掌管进奏,却不媚权贵。武则天赐银有假,他也敢揭穿。孟诜在神龙(公元714~741)年间告老还乡,退居伊阳山。因喜好岐黄之术,曾与药王孙思邈有过深交。退隐之后,遂采集草药,悬壶乡里,并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3卷流传后世。《食疗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食疗专著,手抄本原存于敦煌藏经洞中,被斯坦因盗往海外,几经辗转,流落日本。幸得卫生部从日本影印回国,此书才得以重新问世。
水库闸门失修,漏水下自成溪。夏店桥西10多米处又有库水渗流成泉,自左岸涌出。夏店位于汝州市西北22公里处,明清时为商旅驿站。客商从汝州走到这里,天色向晚,北去山深林密,怕刀客截路,都留在这儿过夜,遂有夏店。而今夏店乡所辖67.1平方公里,44个自然村,近3万人口,荆河穿境而过。河两岸村落相连,春种秋收,锄头镰刀已换成各色灵巧的农机,无数双手依旧拨动着青枝绿叶的生活。
河下行至毛寨,有自陵头乡李窑村、牛头山而来白沙沟水汇入。
陵头乡位东南望汝州市15公里,因陵头村西有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三弟魏王赵廷美及其家族的墓葬群,故名。全乡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玉皇山、牛肋巴山、平路山、马头山、笔架山、牛脾山、鹿台山等。位于村南的牛脾山上,建有唐代诗人刘禹锡父女的两座庙宇。各有大殿三间,始建于唐,后多次被毁又重修。建庙敬刘非为诗,只为刘禹锡为官清正,爱民如子。诗人在汝州任刺史期间遇大旱,两次在牛脾山设坛祈雨滴水未降,性急之下,欲扑火生祭,被女儿秀英拦下,她自己代父投火自焚。偏巧雷电大作,风雨骤至。在那个还不曾被科学之光照亮的蒙昧时代,舍生忘死只为雨,堪称侠义壮烈!人们安葬了秀英,遂在她捐躯的脾山之巅建塔修庙,是为“刘仙姑庙”初一、十五,香客云集,不为祈福,只为感恩!眼前的庙舍为1993年群众集资重修。
河下行两公里,入骑岭乡大张水库。水库集水面积39平方公里,兴利库容184万立方米,1958年4月竣工。由于泥沙淤积,现有效浇灌面积仅600多亩。对大张水库进行清淤加固,已列入2007年政府计划。
距大张村不远,有水泉自然村,村东一眼碗粗的自流泉终年不竭。旱时浇地,如遇阴雨,泉水流入两三百亩洼地,形成季节性湿地,补充荆河水量。
在大张村和陵头乡的前户村附近,荆河两岸有西周墓葬群分布。1972年到1984年,陆续有青铜礼器铜簋、铜爵、铜觯、铜觥等出土。
河下行,流经庙下乡的黄寨、春店。在河口村西注入北汝河。(曲令敏桂焱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