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后唐末帝自焚殉国 传国玉玺毁于一旦?

2016/10/20 10:58:10 点击数: 【字体:

  历史走得远了,一些原本清晰的东西也会模糊起来,比如传国玉玺。据传,被历代皇帝奉为至宝的传国玉玺,最早是由秦始皇命人以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兵攻陷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登楼自焚,传国玉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围绕传国玉玺的种种猜测,千百年来从未停息:它究竟是被焚毁了,还是早已失落?它到底是用和氏璧制成的,还是蓝田玉?又或者,传国玉玺是一枚还是两枚?为什么上面的铭文不统一?现在,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看看传国玉玺与洛阳的渊源,也重新了解一下这些不解之谜。

后唐末帝自焚殉国 传国玉玺毁于一旦?

后唐末帝李从珂(资料图片)

  1 唐朝末年,传国玉玺经离乱

  《资治通鉴·后晋纪一》中,有这样一句记载:“辛巳,唐主与曹太后、刘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审虔等携传国宝登玄武楼自焚。”

  这里说到的传国宝,即传国玉玺。唐主指的是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冬,他在都城洛阳自焚殉国,宣告后唐灭亡。被历代帝王奉为至宝的传国玉玺,从此再无下落。后人普遍认为,它在李从珂殉国的大火中被彻底焚毁了。

  李从珂为啥要携传国玉玺自焚?这得往前追溯30年,从唐朝末年讲起。

  公元904年,自唐太宗得到传国玉玺已有270余年,唐朝也到了末期,先是宦官擅权,后是藩镇割据,皇帝整天担惊受怕。这年四月,手握兵权的朱温强迫唐昭宗李晔(yè)迁都洛阳,不久将其杀死,葬于如今的偃师市顾县镇曲家寨村南。

  随后,朱温立唐昭宗13岁的儿子为帝,三年后逼他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朱温篡唐,夺传国玉玺,建立后梁政权,这是公元907年的事。从此,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在短短50多年间,仅在中原就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等五个王朝。在人们对皇权的疯狂争夺中,传国玉玺的命运陷入不可预知的境地,后来随着后唐的灭亡,它也彻底消失了。

  建立后唐的是李存勖(xù)。唐朝灭亡后,他仍坚持沿用唐昭宗的年号,对唐室忠心耿耿,与朱温势不两立。朱温本就不得人心,后梁政权岌岌可危,于公元923年被李存勖所灭。

  李存勖以恢复唐室为己任,因此定都洛阳,国号仍用唐,为与之前的“李唐”区分,史称后唐。他是个军事天才,治国却毫无头脑,最终因宠信优伶而断送了身家性命,也埋下了亡国的种子。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说他“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十分令人惋惜。

  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位皇帝,登基时已年过六旬。后来,他的儿子李从厚、义子李从珂相继登上皇位。不过,最终后唐被他的女婿石敬瑭给推翻了。这其中理不清的恩恩怨怨,也间接决定了传国玉玺的最后命运。

  2 至亲反目,后唐皇室多猜忌

  李嗣源也是个擅长打仗的人。他南征北战,有得力的两员爱将,一是义子李从珂,一是女婿石敬瑭。

  当上皇帝后,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李嗣源的疑心越来越重,尤其对女婿石敬瑭十分忌惮。他死之后,继位的闵帝李从厚对兄长李从珂百般猜忌。

  李从珂有个儿子叫李重吉,在皇宫中掌握禁军,李从厚不放心,将他调离京师,让他到外地当刺史。李从珂有个女儿叫李惠明,在洛阳出家当尼姑,李从厚不放心,将她召进了宫……这让李从珂惶惑不已,可他没有轻举妄动。倒是李从厚沉不住气,又命李从珂、石敬瑭离开原来的地盘,到其他地方当节度使。

  李从珂明白,这是皇帝在步步紧逼,变着法儿削弱自己的力量。他不想坐以待毙,遂于公元934年发动兵变,攻入洛阳城,闵帝李从厚仓促外逃,后被送回洛阳缢死。

  留在皇宫的曹太后本是李从珂的义母,一向待他不错。她下诏立李从珂为帝,即后唐末帝。当了皇帝的李从珂并未吸取教训,也很快锁定一个猜忌对象,就是坐镇晋阳(今属太原)的石敬瑭。

  石敬瑭何许人也?他娶了曹太后的女儿永宁公主,人称石郎,是李从珂的妹夫。说起来,这两个人本是至亲,又都以骁勇善战著称,不应互相拆台,可实际上他们一直面和心不和,暗中较劲儿很久了。

  李从珂登基后,石敬瑭不得不到洛阳朝拜。他怕皇帝疑心,不敢回晋阳,时间一久就生病了,变得形销骨立,仿佛随时会被风吹倒似的。公主和曹太后都为他求情,李从珂觉得石敬瑭不再是个威胁,就让他回去继续当河东节度使。

  石敬瑭回去后,身体竟然好了,又不断扩充兵力。李从珂这才明白自己放虎归山,犯了致命错误,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一时嘴贱,把话挑得太明,结果真把石敬瑭逼反了。

  那是公元936年春,李从珂过生日,在宫中大办酒宴。公主拜完寿要回晋阳,他喝得醉醺醺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妹妹为何不多住两天,难道急着回去和石郎造反吗?”

  不用说,石敬瑭听到这话,不反也得反了。

  3 兵临城下,玉石俱焚玄武楼

  石敬瑭虽然铁了心要造反,却抵挡不住后唐大军的镇压。于是,他干了一件令自己遗臭万年的事,就是以割地称臣为条件,请求契丹支援。

  有这样的好事,契丹岂会轻易放过?公元936年九月,契丹皇帝亲率五万大军南下,与石敬瑭一起进逼洛阳。李从珂吓得肝胆俱裂,不敢领兵出战,躲在宫中昼夜饮酒。后唐将士见状,也不愿再为朝廷卖命,纷纷投降了石敬瑭。

  这年十一月,石敬瑭引契丹兵到洛阳城下。李从珂心知大势已去,不愿让传国玉玺落到石敬瑭手中,就决定和曹太后、刘皇后及儿子李重美等人一起,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刘皇后“积薪欲烧宫室”,李重美劝道:“新天子至,必不露居,他日重劳民力,死而遗怨,将安用之!”于是宫室被保留下来。

  有人劝曹太后先躲避一下,等她的爱婿石敬瑭来了再说。曹太后拒绝了,说:“吾子孙妇女一朝至此,何忍独生!”就这样,一家老小葬身火海,传国玉玺也如后唐末帝李从珂所愿,和他一起殉了国。

  石敬瑭当晚进入洛阳,“止于旧第”,并安排契丹皇帝住在天宫寺。他建立的后晋王朝对契丹俯首称臣,不仅如约割让了幽云十六州,每年还要送给契丹大量财物。这种做法令很多人不齿,石敬瑭也成了受人鄙视的“儿皇帝”。

  更悲摧的是,这位“儿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史料记载,次年二月,石敬瑭命人收捡李从珂的遗骨,没有找到传国玉玺。无奈,他只好命人制了一枚受命玺,并刻上“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八个字。

  千百年来,传国玉玺是否真的被焚毁已成谜案。很多人认为,这极有可能是真的。如宋代学者郑文宝撰《传国玺谱》,其中记载了此事,称“积薪累日,尽驱宗室,六宫珍玩,一旦偕焚于摘星楼,秦玺煨烬,其亦明矣”。清高宗乾隆经多方考证,也在他的《国朝传宝记》中说:“若论宝,无非秦玺……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

  也有人怀疑玉石不会轻易被焚毁。前两天,我请教了河科大的一位化学老师。她说,玉石是多种矿物质的混合物,熔点虽不固定,却不是很高,在大火中是能被熔化的。也就是说,传国玉玺被焚毁,在科学理论上能站得住脚。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