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听书是河洛百姓最喜爱的文化项目。
据方志记载,河洛地区的说书初创于清末民初,那时,在琴书艺人较集中的偃师段湾村,有艺人前往南阳学艺,把南阳的鼓儿词跟洛阳的琴书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河洛大鼓。
说书最基本的组合是,一个人说,其他人伴奏。所用道具极其简单:一面说书鼓(通常叫“小战鼓”,行内叫“平鼓”),一对月牙钢板,一把合扇,一块惊堂木。说书的左手打钢板,右手敲“战鼓”,有白有唱;琴师以“曲子胡琴儿”(坠胡)伴奏(也有用三弦伴奏的)。
无论是说书人还是听书人对场地的要求都不高,有一片儿能坐下几十或者上百人的空地就行。搭不搭台子都可以,只用摆一张桌子,把说书鼓放在桌面上。有的连桌子也不要,在地面上插一根跟桌子一样高的木棍儿,把鼓安在棍儿头上就行,俗称“地摊儿说书”。(右图)。若在晚上表演,就要加盏灯,那时没有电灯,通常用鳖灯,后来用马灯、汽灯,再后来才挂个白炽灯泡儿。(胡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