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将领,长相柔美。他打仗时,要戴上狰狞的假面具来威慑敌人。一次邙山大捷后,将士们为他作此乐舞,后称代面,也叫大面。
1 “美男战神”与邙山大捷
对一名武将来说,长相过于柔美,真是令人烦恼。想想看,假如兰陵王不戴假面具,每次上战场,就要被对手指指点点地围观,这仗还怎么打?
兰陵王名高长恭,北齐皇室子弟,又名高孝瓘(guàn)。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及其长子高澄均为东魏权臣。公元549年,高澄密谋篡位,不料被家奴兰京刺杀。次年其弟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数年后,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定都长安(今西安)。曾为北魏旧都的洛阳,一直是双方争夺的军事重地。
高澄被杀时年仅29岁,留下了六个年幼的儿子,其中高长恭排行第四,后被封为兰陵王。史载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十分英勇善战。不过,这位历史上著名的“美男战神”,却连自己的母亲是谁都不知道。
后人推断,高长恭的母亲可能是高澄府中的一名婢女,地位连官妓都不如。因为他的五弟安德王之母陈氏为“广阳王妓”,史书中都有记载,他的母亲却没有留下姓名。在那个讲究血统、门第的时代,高长恭的尴尬可想而知。他处世低调,待人宽厚,一点儿也没有皇室子孙的架子,平时哪怕得到一瓜数果,也会与将士分享,这让他深得人们拥戴。
身为武将的高长恭还有一个烦恼,就是长得太美。在战场上,这种相貌不能威慑敌人,使他深感苦恼。无奈,他为自己制作了狰狞可怖的假面具,每次打仗时戴着它,几乎战无不胜。
公元564年,北周兴兵十万,围攻北齐重镇洛阳。眼看齐军要落败,洛阳即将失守,皇帝急诏三路大军驰援。高长恭身为援军主帅,亲率五百铁骑突入重围,一直攻到金墉城下。守城将士分不清是敌是友,将他困在城下。危急时刻,高长恭摘下面具,城头将士欢呼起来,打开城门接应。最终,士气大振的北齐军反败为胜,打得北周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这是一场著名的“洛阳保卫战”,史称邙山大捷。北齐将士为颂扬高长恭的英勇,当场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边唱边舞。
2 “不得不死”的悲剧命运
邙山大捷后,高长恭威名远扬,被加封为尚书令。他担心功高震主,依旧夹着尾巴做人。比如,皇帝为了奖赏他,送他20名美妾,他只接受了一个,其余的都退回去了。
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他还故意收受贿赂,用抹黑自己的方法以求避祸。但这并非万全之策,一天,他的部属相愿问:“您这是贪财自污吗?要是朝廷猜忌您,仅凭这个罪名就足以治您的罪了!”
高长恭一听,流着泪问他怎么才能保全自己。相愿说:“您以前就功勋卓著,如今又有邙山大捷,声威太重,不如称病在家,别再参与国家大事了。”高长恭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称病不出。有一次敌寇侵扰,江淮告急,他害怕再次被委以重任,竟埋怨自己:“我去年脸上长痈,今年这病怎么不发作呢?”
尽管高长恭处处小心,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一天,北齐后主高纬听了《兰陵王入阵曲》,装作关心他的样子说:“你入阵太深,万一失利怎么办?以后可要注意安全啊!”高长恭受宠若惊,顺口说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国家的事,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说“家事”,自己这么说,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果然,小心眼儿的高纬想来想去,还是决定除掉堂兄高长恭。公元573年五月,他派人送来一杯毒酒。高长恭悲愤至极,对心爱的妃子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氏劝他:“何不求见天颜?”在她看来,这只是兄弟间的一场误会,只要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然而,高长恭心里明白,求情根本没有用。他烧掉了别人欠他的千金债券,留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便将毒酒一饮而尽,死时年仅33岁。
高长恭一死,北齐王朝失去了军事支柱,四年后便被北周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不过,在龙门石窟万佛洞内,人们发现有两尊地藏、观音菩萨造像,造像题记称,此为“兰陵王孙高元简”造于大唐永隆二年(即公元681年),可见高长恭并未绝后。
3 《兰陵王入阵曲》的后世流传
《兰陵王入阵曲》雄浑悲壮,古朴悠扬,北齐灭亡后被保存下来,隋朝时被列入宫廷乐舞,时常进行表演。唐代流行的假面舞——代面,也称大面,就源自《兰陵王入阵曲》,后来的戏曲脸谱,相传也是由此而来的。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曾描述这个独舞的角色:“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不过,中唐时,《兰陵王入阵曲》渐渐失去武曲本色,演变成软舞。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其“非正声”,遂下诏禁演。
当时中日交流频繁,《兰陵王入阵曲》流传到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在宫中看了这个乐舞表演,非常喜欢。之后,在赛马节会、相扑节会甚至天皇即位等重要场合,《兰陵王入阵曲》都是必不可少的乐舞节目。
作为在日本极受重视的正统雅乐,《兰陵王入阵曲》以舞者代代亲授的方式传承,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春日大社”举行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还是第一个要表演的节目。它仍是一人独舞,表演时,手持短棒的“兰陵王”头戴怪兽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金带,在古典乐器的伴奏下缓缓移步,节奏缓慢,意境苍凉。
我国宋代时还流行代面舞,南宋时也有乐府曲牌名《兰陵王慢》,但已“殊非旧曲”。《兰陵王入阵曲》就这样在中国逐渐失传,好在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还保留了一些原貌,让人可以回味它的最初模样。
高长恭死后葬在“邺城西”,即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建有碑亭。1992年,由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率领的雅乐团来到这里,在墓前演出了《兰陵王入阵曲》。此时距该曲问世已有14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