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爱民者民必报之

2014/5/19 15:36:35 点击数: 【字体:

爱民者民必报之

百姓送别“一钱太守” 插图 李玉明
 
    五代后汉隐帝乾祐三年(公元950年)二月,汝州防御使刘审交病死。百姓相约赴京城上书朝廷,请把刘审交遗体留在汝州安葬,以便汝州百姓祭祀护持,朝廷许之。于是,汝州百姓隆重安葬刘审交,立祠堂,岁岁祭祀追悼。太师冯道感叹:“我曾为刘君幕僚,观其为政,并无超人之处,既非减民租赋,又非除民徭役,只是以爱民之心行政耳。这是人人都能做的,但众人不为而刘君独为之,故汝人爱戴如此。如天下官吏皆效法刘君,何患得民心不如刘君哉!”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件事,从两个方面警示着执政者:其一,百姓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并非不缴租赋,不出徭役,而仅仅是希望官吏有爱民之心,不要横征暴敛而已。其二,百姓是知恩必报的,谁爱他们,他们一定会用适当方式报答,尤其是当官吏离职、去世时,百姓的态度最能表达心声,即所谓“政声人去后”。

    最能表述这种思想的,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番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他认为执政者对百姓施行仁政,百姓就会像群星围绕北极星一样拥戴他们。战国时“孟尝君买德”的故事验证了孔子这一论述。

    《战国策》载:齐湣王的叔叔孟尝君执掌齐国朝政,但他的封地在薛地,于是每年派门客到薛地收取租赋。有一年,门客冯谖(xuān)即将前往薛地收取租赋,临行时请示孟尝君:“回来给您买什么礼物呢?”孟尝君随意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车载契约(竹券)到了薛地,召集百姓后假传孟尝君命令,宣布免除百姓所欠债务,并当众烧毁契约,百姓欢呼万岁。冯谖烧了契约空手而归,孟尝君听了禀报虽不高兴,但也不便责难,只是不乐意地问:“你给我买的礼物呢?”冯谖说:“我看您家里珠宝堆积,狗马成群,只是缺德,我给您买了德。”孟尝君不解地问:“德是什么?”冯谖答:“以后您就看到了。”

    不久,齐湣王要收回孟尝君的执政大权,委婉地说“不敢再烦劳叔叔”,孟尝君只好辞职,灰溜溜地返回薛地。冯谖提前到薛地通告百姓。当孟尝君行至距薛地还有百里之遥时,看到薛地百姓扶老携幼,车载猪羊美酒,等候在那里迎接他。他这才明白过来,对冯谖感叹道:“先生为我买的德,我今天看到了!”

    孔子关于“为政以德”的著名论述,更为后世无数史实所验证。《资治通鉴》就辑录了三十多例这方面的史实。

    东汉和帝年间(公元89年—公元105年),洛阳令王涣居身平正,外行猛政,内怀仁慈。洛阳市场有数十街痞,勾结赃吏,欺行霸市,抢掠商户,致使市场凋敝。王涣对街痞赃吏逐一查证捕判,人们莫不悦服,市场重归繁荣。王涣死于任上,归葬家乡广汉郡,灵柩西行途经弘农(今灵宝一带),百姓如丧考妣(父母亲的尊称,特指已故的父亲和母亲),设灵案于道祭奠,数十里不绝,官吏问其缘由,皆曰:“往年卖米于京师,多被抢夺,损失过半。自王君主政,市场整肃,未见抢夺,故来报恩。”洛阳民众为王涣立祠、作诗,每祭奠,皆弦歌而诵之。皇太后闻奏感叹:“夫忠良之吏,国家之所以为治也,求之甚勤,得之至寡。”诏任王涣之子王石为郎中。

    东汉桓帝年间(公元147年—公元167年),东莱人刘宠为会稽太守,行政宽简,禁察非法,郡中大治。朝廷任刘宠为将作大匠,临行之日,山阴县有五六白发老叟,自言从山谷中来,每人赠送刘宠百钱,曰:“以前太守执政,官吏到民间收租催税,至夜不绝,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刘宠)执政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此乃天佑小民。今闻明府弃民而去,情何以堪,敬赠薄礼,以为茶水之资!”刘宠感激道:“吾政绩平平,何承父老如此垂爱!”乃取一钱,曰:“吾受一钱,珍藏于身,永记百姓恩情!”洒泪而别。于是时人称誉刘宠为“一钱太守”。后来刘宠又任大鸿胪,再任司空,荣登三公之位。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日报(2014-05-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