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康帝时,身为国舅的庾氏兄弟大权在握,立志北伐。然而,随着康帝病死,幼帝登基,朝中局势为之一变。失了靠山的庾氏兄弟先后病死,不仅北伐成泡影,朝堂上也没了颖川庾氏的位置。
1 朝野稳定,庾氏北伐
晋成帝司马衍去世时,两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之前,在由谁继位这个问题上,辅政的庾冰和何充的意见曾存在分歧。
何充坚持认为,皇位应由父传子,否则容易生乱。但庾冰不这么想,他认为在有外族威胁的严峻形势下,国家应立长君,并推荐了成帝的弟弟司马岳。最终,成帝听了舅舅庾冰的话。
晋康帝司马岳继位后,居丧不言,朝中大事仍由庾冰和何充处理。何充虽是王导的接班人,却不像王导那样喜欢和稀泥。他是个直性子,连康帝感谢他的拥立之功时,他也不给人台阶下,而是没好气地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要按我的意思,您是不能当这个皇帝的。”弄得康帝尴尬不已。
庾冰就不一样了。不管是成帝还是康帝,都得叫他一声舅舅。这层亲密关系,别人是比不了的。何充也知道自己不是庾氏的对手,干脆离开建康,出镇京口去了。
这样一来,庾冰在朝中大权独揽。半年后,他又张罗着为康帝立了皇后,就是名士褚裒(póu)的女儿褚蒜子。褚氏是河南阳翟(今属禹州)人,与颖川庾氏有亲戚关系。论起来,褚裒和庾冰还是表兄弟。
安排好这些后,庾冰看朝野稳定,就放下心来。他要和弟弟庾翼筹备另一件大事,就是北伐。
其实,东晋朝廷渡江之后,北伐常被提上议事日程。庾翼素有大志,时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他向朝廷提出移镇襄阳,迈出了北伐的第一步。
庾翼也算个全才。他长得玉树临风,书法水平堪与王羲之比肩,还很有名士范儿。一次,他的岳母阮氏问女儿刘静女:“听说庾郎会骑马,我怎么才能见一见呢?”这时庾翼正好回来了,为满足岳母的愿望,他就在道上摆开仪仗,骑着马绕圈子,可刚绕两圈就摔下来了。他若无其事地爬起来,走了。
初到襄阳时,他还当着全体官兵的面表演了一次射箭,不过这次三发三中,没有丢面子。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此次北伐,就如这射出的箭一样,决不回头!”全军顿时士气大振。
此时,庾冰也向朝廷提出请求,要离开权力中枢建康,出镇武昌。他之所以这样做,除了“深惧权盛”,更重要的是为庾翼北伐提供后援。
建元元年(公元343年)10月,康帝下诏同意了庾冰的请求。他们都没想到,这样一来,朝中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2 康帝病死,褚氏临朝
庾冰出镇武昌,何充便从京口回到建康辅政;褚裒身为皇亲,也被调回中央。而庾翼一直向康帝举荐的好友桓温,如今也被任命为徐州刺史,正式成为一方大员。东晋此时的形势,正如庾翼所说:“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委何、褚诸君,外托庾、桓数族。”
然而,公元344年9月,正当庾氏兄弟秣马厉兵准备北伐的时候,23岁的康帝司马岳却病重了。
庾冰想起来,风水大师郭璞生前在预测东晋国祚时,说过一句“立始之际丘山倾”,自己为康帝定年号“建元”时,就有人提出:“立即建,始即元,而丘山即岳,这样会对皇帝不利。”可是,吉凶之事,似乎也不是改个年号就能避免的,因此自己坚持没改。难道,如今这些真要应验了?庾冰心中忐忑不已。
司马岳知自己将死,选谁当接班人呢?他向众人征求意见。庾氏兄弟仍坚持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建议立康帝的小叔、会稽王司马昱(yù)为帝;何充则坚持父死子继,建议立康帝的儿子司马聃为帝。
尽管儿子司马聃虚岁才两岁,但康帝司马岳还是采纳了何充的建议,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自己在位3年,没有明显政绩,但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代表作《陆女帖》,宋时还被收入有“丛帖始祖”之称的《淳化阁帖》,可见其书法成就。
现在,年幼的司马聃继了位,就是晋穆帝。21岁的皇太后褚蒜子开始临朝称制,她对何充感激不尽。何充又上书称,皇太后的父亲褚裒应该总理朝廷,但褚裒极力推辞,后来出镇京口。
何充本是王导一手提拔上来的,也是当时名士。他特别能喝酒,这一点让丹阳尹刘惔(tán)很欣赏,说每次看他喝酒,都让人“欲倾家酿”。
何充还崇佛。他在执政期间,曾耗巨资修建佛寺、供养僧人,但如果亲友缺钱找他借,往往一文也借不到。这样异于常人的大方和小气,让他颇受讥讽。
不管怎样,何充算个实干家。名士王濛、高僧支遁(即支道林)曾和刘惔一起找他清谈,可他只顾看公文。王濛说:“你就不能将这些东西暂放一边吗?”他说:“我不看这些东西,你们怎么能存活?”
何充在朝中如鱼得水,相比之下,拥兵在外的庾氏兄弟十分落寞。
3 永和之初,风云突变
褚蒜子临朝称制后,曾下诏请庾冰入朝辅政。这也许是她的好意,但庾冰已身染重病,不能奉诏。公元344年11月,康帝死后一个多月,49岁的庾冰也病死武昌。
公元345年正月初一,褚蒜子改元永和。何充依旧春风得意,庾氏的衰落也仍在继续。
庾冰刚去世时,朝廷就想收编他的部队,接管他的地盘。坐镇襄阳的庾翼勃然大怒,他不理朝廷,迅速出兵接管了哥哥的部队,造成了既成事实。褚蒜子见状,知道不能硬来,就先退了一步。
其实,褚蒜子本打算把庾冰的地盘拿到手后,交给舅舅谢尚。谢尚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当时是庾翼的下属。他和何充一样,都曾深得王导赏识,何充对他也很照顾。
褚蒜子还想提拔父亲褚裒,让他到朝中帮助自己。不过,褚裒进京后,有人劝他说:“会稽王司马昱德行美好,已被视为国家的周公,您还来做什么呢?”
于是,褚蒜子便下诏命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主管国家事务。
庾翼干涉不了朝堂上的事,他只想继续北伐事业。然而,就在永和元年夏天,他在上厕所时发现一个方形怪物,后背上长出毒疮,一病不起,随即去世,终年41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上书朝廷,请求让儿子庾爰(yuán)之代理荆州刺史一职。
颖川庾氏从庾亮起,就长期驻守荆州,颇得人心,因此,朝臣们大多认为,应该答应庾翼的临终请求。但何充对庾氏毫不留情,他说:“荆州是国家的西边门户,北与胡人相接,西与蜀国为邻,人口百万,地势险阻,怎么能让一个白面少年去镇守?桓温文武双全、谋略过人,他才是最合适的荆州刺史人选。”
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谯国(今安徽怀远)人。刘惔也是晋明帝的女婿,与桓温相识较早,知道此人有奇才,但是有不臣之心。他曾对抚军大司马司马昱说:“千万别让桓温镇守要地,也不能让他身居要职。”
可是,司马昱把刘惔的话当耳旁风。刘惔劝他任荆州刺史,自己跟去担任军司,司马昱没同意;刘惔又要求自己去任荆州刺史,司马昱又不听。
就这样,因为刘惔反对无效,桓温顺利接管了荆州。谯国桓氏在东晋的崛起,就是以此为起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