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才有码头,有船才有码头。洛阳有洛河,老城曾有南关码头。
微雨午后,我沿着老城南大街直走,在九都路路口过了凤化街,见有两位老大爷正在路边买菜。其中一位姓陈,今年70岁,老家在高新区辛店镇高崖村。他指指南边洛浦公园方向,像是怕谁听不清似的,高声说:“修二道坝子(老辈人对河堤的叫法),过去的南关码头,已经被埋在洛河中间,看不见了!”
他家祖辈行船。“有4条船!我七八岁的时候,跟着我爹来到这个码头,吃住都在船上。”在陈老先生的记忆里南关码头曾经十分繁华,“从洛宁放竹筏下来的,从栾川进城卖山货的,还有卖豆的、卖木材的、卖煤的……都在这一带转运。”
另一位买菜的老先生姓肖,年纪与陈老先生相仿,家就在南关码头边上,父辈也是船上人。他说,在他小的时候,凤化街、骡马街(今马市街)上,开着二三十家“干店”,如陈家店、李家店,还有不少店他记不清店名。那些忙忙碌碌的行脚商,晚上就住在干店里。
所谓干店,在有些地方又叫骡马店,是供穷人暂时歇脚的地方:大通铺,不管饭,烧一锅白开水供饮用,脏且乱,条件很简陋;住宿费倒是便宜,两三角钱就能睡一宿。
住店要趁早,天一黑,码头就收船关门了。据说,南关码头有个叫“洛汭严关”的门楼,原是当地人为了防刀客而建的,后来成为码头的关卡,来往人等均要从这关卡通过。
汭,乃河流汇合转弯的地方。洛汭严关旧址,尚存古旧门楼,在雷家口街附近,距洛河河堤不到50米。各位若有兴趣,可去看一看。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认为,洛汭严关是明代建的,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而码头一带的水域,早已激荡千年。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早在隋炀帝时期,洛河上便有大船往来,把粮食运到洛河边上的国家粮仓。南关码头一带,在武则天执政时叫新潭,是泊船的地方。那时,中外客商云集东都洛阳,铜驼暮雨滴不尽故都风流。
如梦初回头,少年白发生。南关码头的风流,只剩下浮华旧事,印在发黄的老照片上。曾经的眼泪与笑语,如一条条小船,泊在老辈人的心头。
如今的南关,大道直如发,车水马龙,还有几个人能在这里找到旧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