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洛阳春节民俗文化系列(6)破五过后话古风 元宵节前说民俗

2013/11/19 15:35:16 点击数: 【字体:

洛阳春节民俗文化系列(6)破五过后话古风 元宵节前说民俗

民间社火闹新春
 
    □ 本报记者 孙钦良

  洛阳人爱说“正月里头都是年”,所以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有民俗活动。现在看来,初一到初三的民俗活动,就好比长江三峡,一天一个小高潮,一天一片好风景。

  大年初一举国同庆,人人高兴,个个欢喜,恨不得此日能多出几个小时来。可如春风过耳,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春节这天好比瞿塘峡,它是三峡中行程最短的一个,往这个峡谷里钻的人流,如水流一般奔涌向前,可谓“万众过大年,瞿塘争一门”。

  正月初二是媳妇们尽情欢歌的舞台,老天爷把这一天慷慨地给了她们。少妇们袅袅婷婷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正如那巫峡奇峰之神女,光彩照人。初二这一天亲情活动多,就好像巫峡的景点,景景相连绵延不断。满街俏佳人,急着去看娘,买了许多的点心礼盒,自己却故意不拎不提,而是让夫婿拎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这似乎也在证明巫山神女峰在众峰中地位重要了。

  “年下”走到了正月初三,就好比长江水走到了西陵峡,江面豁然开阔,江水放慢脚步,就像过了大年初一、初二,人们释放了激情,放缓了步子。这一天既是串亲之日,也是饮酒之日,民俗不做专门的规定,亲情如江水四溢,此后的民俗活动,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一

  上篇说到,过了破五,许多禁忌都可以打破了,可以扫地了,也可以蒸馍了,炊烟重新从灶间飘起,人们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了。

  正月初六是城内店铺新年营业的第一天。大的店铺要开四扇门板,较大的店铺开两扇门板,这是因为此时店铺还没有进入正常营业阶段——店家的一只脚踩在商铺里,另一只脚还踩在年里头,如果哪儿有好戏可看,或者哪里有庙会,他很有可能掩了店门抽身离去。

  这天早上,店家会在自己的商铺外挂上宫灯或纱灯,燃放一挂鞭,留下一地红纸屑,却不急于打扫,意思是说:俺开始营业了!洛阳老城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上的商铺,无论大小都有人站柜台了,但只经营一些小商品,摆上一些小物件,谓之“小开市”;再过六七天,到了正月十二(也有择定正月十三的)就要“大开市”,全面营业了。这是因为,回家过年的小伙计正月十二之后才会全部赶回来。届时,店员到齐,货物也齐整了,门店就可以正式开市了。

  店家在开店门之前,已经在店内设置了香案,把财神供了又供、拜了又拜。有的店家,敬的是武财神,香案前供的自然是关公的画像;有的店家,敬的是文财神赵公明,香案前就贴着他的画像。

  对于商家来说,敬财神尤为重要。为祈求来年生意兴隆,多多发财,他们在供品上撒上红花,象征新的一年生意红红火火。香案四周还放有元宝、铜钱,寓意人际关系像元宝那样圆通,生意如铜钱的四方内孔那样四季发财。在如今的金业路南段,过去有一座盐店口桥,其附近盐商云集,盐店林立。再往东走,可以走到仁惠桥(又名耿公桥、俗名小石桥 )。这一带临近潞泽会馆和南关码头,富商大贾云集,所以遇到正月初六“小开市”,财大气粗的老板们,就会施舍一些饭菜给逃荒人,以显示自己的仁厚和实力。

  正月初七古称“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传说女娲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之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我市农村这一天有吃长寿面的习俗。这一天还是出社的日子,孟津排鼓社,在正月初七要酬“火社”,一大早就出社。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高擎一面大旗,随后是由鼓、锣、铙、镲组成的方队。队伍浩浩荡荡,排鼓震天响,鞭炮不断音,最后要走到火神庙里上供、敬香,祈求万事顺意、五谷丰登。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另外,巩义(历史上长期隶属洛阳)回郭镇的初七大会也非常有名。是日,回郭镇大街上人头攒动,挤扛不动,各路社火多达十几组,狮舞团也有一二十个,排鼓队、秧歌队、旱船、高跷等民俗表演,吸引了偃师、登封等地农民前来观看,从早到晚,高潮迭起。

  年前有“过年歌”,到了正月又有“新年十日歌”,从大年初一唱到正月初十。当唱到正月初七时,歌词是这样的:“年初七,人生日。早饭吃罢把秤提,称了我,又称你。哥哥称了六十斤,弟弟称了四十七。弟弟有点儿不服气,开口就向哥哥说,明年我要多吃肉,长个大个儿超过你!”

  二

  “年初八,麦生日(一说是谷子的生日)。农户家家看麦地,世间一日没了麦,能有何物来充饥?一粒麦,种下地,待到夏天收麦日,不知费了多少力。到了正月初八日,背上锄头下地去。”农人有正月初八荷锄下地的习惯。说是下地,其实并不干活儿,只是到自家的地头看一看,看看麦苗儿的长势如何。

  这一习俗具有积极意义,是提醒人们过年不忘农耕。在古代,皇帝会在春耕时伴着一头耕牛下田,并让文武百官随行,观摩自己御驾亲耕。皇帝亲耕时,让一名当地官员在前面牵着耕牛,皇帝则在后面扶犁前行,象征性地犁上三个来回,以示皇上重视农业并祈求来年丰收。这项活动大多在二月二这天举行,但也有在正月初八就举行这个仪式的。

  看来,在过年期间,民俗文化会时不时地提醒人们:别净想着喝酒吃肉,地里的活计也要惦记着啊!到了正月初九,人们早上起来要放鞭炮,要祭祀老天爷,因为此日是“天日”,“天”指“天公”,就是玉皇大帝,俗称老天爷。

  原来,在西方神话中,创世纪总共用了7天时间。而在中国远古神话中,女娲创世总共用了10天时间。女娲在这10天当中,每天造一种世间不可缺少的东西——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麦日, 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

  “新年十日歌”中这样唱初九:“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靠天帝。风调雨顺靠老天,做事不能把天欺。为人如果昧良心,要遭天打五雷劈。行善作恶终有报,天知道来地知道。” 这一天,玉皇大帝受到顶礼膜拜,妇女们不敢洗内裤等衣物,担心这些东西在太阳下晾晒,会污染老天爷的视线。祭拜天公的时间,从正月初九凌晨开始,一直延续到翌日7时。而洛阳人似乎没有那么虔诚,大约是在晚饭前后放一挂鞭炮,就结束“天日”的祭祀活动,把老天爷打发了。

  可是,在元宵节到来之前,破五和初九却是两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两天都与敬神祭祀活动有关,是必须上香、放鞭炮的。到了正月初十,“年”的气势已经落了一大半,显得平缓而平淡。这时候,“俗”就要重新站出来,再为“年”添活力,因为“正月里头都是年”,其时正是农闲时节,大家还要抓住“年”的尾巴,再撒撒欢儿,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节。

  三

  正月初十,我市吉利区家家烙油饼,名曰“实落”,意为今年的收获都实实在在地落住了。如今,烙油饼的人家已经不多,烙的多是千层饼,烙成后全家人都要吃,吃了才吉利。

  我市农村把这一天看作石头的生日。此日,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它。农人为防止石头伤害庄稼,还要向石头设祭,摆上供食,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十不动”,谐音“石不动”。此日午餐必食馍饼,吃了馍饼,一年之内才会财运亨通。

  “新年十日歌”在唱到这一天时说:“年初十,地生日。世上有天还有地,拿地来比爹和娘,我看那也差不离。人畜万物都依地,麦谷都是地生的。你姓张,我姓李,你我都来祭土地。千蔬百菜拿来祭,祭了土地地欢喜。”

  旧时,正月里流行“老鼠嫁女”或称“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初七,有的在二十五,而我市有些乡村是在初十举行这项活动。此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具体做法是:在前一天晚上,孩子们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敲打锅盖、簸箕等物,发出声响,这是向老鼠催妆,让它快些打扮。第二天早晨,人们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可以永绝鼠迹。偃师等地的风俗是,早早地准备一双鞋,放于老鼠出没之处,这是为老鼠嫁女准备的花轿;还要准备一些彩纸,好让老鼠做些漂亮的衣裳。第二天,若看见鞋子被挪动了,就说明老鼠的闺女真的出嫁了,而且坐了“轿子”。

  其实,那些花生、糖果还有彩纸,都撒在“花轿”周围,老鼠当然要拉来拉去。正月初十夜,妇女们早早上床睡觉,不敢惊扰老鼠,说是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这让现在的人看来,颇有些不可思议,人们怎么对“四害”之一的老鼠那么友好呢?其实“老鼠嫁女”的传说在我国流传很广,不独洛阳有。正因为老鼠这东西太害人,所以必须在正月里把它嫁出去。而有的地域文化却认为:人过年,老鼠也过年,应当为老鼠提供一些方便,否则它便要骚扰你。其实,这种说法太滑稽,如此这般为老鼠提供方便,数不清的老鼠新娘嫁过去,头一件事就是生育,大量繁殖小老鼠!到头来还不照样骚扰人?

  而民间艺术却把老鼠视为“吉祥物”,有关“老鼠嫁女”的年画非常流行。画上画的是一群老鼠掮旗打伞,敲锣打鼓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的场面。那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它头戴清朝官帽,手摇折扇,两只鼠眼贼亮贼亮地注视着一只大大的金箱子,显出贪婪的模样。正当这伙丑类招摇过市时,一只大黄猫已经悄悄地等在前面了。结果,在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就被猫抓住,叼在嘴里了。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不由得泪流满面。

  正月十一没有固定的民俗活动。正月十二是龙门庙会。过去,洛阳的庙会很多,凡有庙宇都有庙会,庙会日就是各庙宇所敬之神的生日,会期有1天的,也有3天的。庙会上唱戏,事先必须和戏班子立契约,俗称“订台口”。双方按合同执行,若到约定日期未能演出,叫“塌台”。大的庙宇有固定的戏台,关林庙的戏台就在门前广场上。

  正月十三是关林春祭大会,这一天有数万人云集关林。头天夜里,很多戏班子和说唱艺人就来到关林进行预演。被称为“海神”的小型弹唱团体,也各占一块地方演唱起来。每个团体有成员五六人或七八人,这些演员都不化装,仅有少量锣鼓镲,配以三弦、边鼓伴奏,最多时有30多个团队会聚一处,为庙会助兴。偃师老城逢正月十三大会时,必请两台大戏,面对面搭台演出,相互竞争拉观众,俗称“唱对台戏”。

  到了正月十四,已是元宵节的前一天,这一天是试灯日(正月十五是挂灯日,正月十六是落灯日)。当天下午,老城居民就要将灯笼挂在门前,到了傍晚还要安神、敬香、放炮,点起入夜灯,为元宵节的到来做准备。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7-02-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