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邵逸夫在白马寺。(资料图)
邵逸夫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大人物”与河南省有着一定的渊源,曾在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
“我提前一天知道要负责给邵先生讲解龙门石窟,那天恐怕是我从业以来最紧张的一天了。”回忆起当年接待邵逸夫的情景,曹燕记忆犹新。
2007年9月18日上午10时许,邵逸夫及夫人一行人到达龙门石窟参观游览,让曹燕等人没想到的是,邵逸夫特别亲切,“他就像一名学者一样跟我打招呼,距离感一下子消失了。”曹燕说,“他对人特别好,因为紧张,我解说时有一些口误,他特别贴心地帮我提出来。”她清晰地记得,那天邵先生全程都聚精会神地听,还不时点头肯定。
曹燕告诉记者,当时考虑到邵逸夫长期在香港居住,景区还专门配备了英语解说,但邵逸夫提出只要中文解说就可以。虽然已是百岁老人,最终在夫人的搀扶下他站在了卢舍那大佛前。
“邵先生精通中国历史,更钟情唐三彩工艺,他在制定行程伊始便点名要看唐三彩。”6年过去了,谈及邵逸夫当年来洛阳的情景,洛阳美陶三彩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炜历历在目。据刘炜回忆,出于对唐三彩工艺的好奇和关注,当年邵逸夫执意要到工厂去参观。时值邵老先生百岁高龄,要爬楼梯至二楼的车间
稍显困难,考虑到身体因素,随行人员劝他才放弃,最后请夫人邵方逸华女士代他去看看唐三彩制作工艺。
邵方逸华的谦逊、亲切和风雅,让刘炜印象深刻。虽仅一面之缘,刘炜却和邵方逸华女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邵氏夫妇离开洛阳后,一封意外的邮件让刘炜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邮件中反复表达了对洛阳人真挚款待的谢意。
在白马寺,记者见到了当年接待邵逸夫一行的白马寺工作人员王先生。“邵逸夫虽然说话声音比较小,但眼睛不花,在参观过程中还一直跟方丈交谈。”王先生说:“从山门进入后,邵逸夫从第一座大殿,看到了最后一座,一个都没落下,整个过程,邵逸夫与方丈一直在欢快地交谈。”
王先生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邵逸夫在大雄殿佛堂前拜佛的情景。“邵逸夫来到大雄殿后,从轮椅上走了下来,长久地跪拜在佛堂前,看着佛像,嘴唇微微颤抖,好像在说些什么。”
“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虽然相处时间很短,但觉得这个人很平易近人。”王先生回忆道。 (原标题:邵逸夫与河南情缘:百岁时曾游览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