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远去的村落”之八里凹 送上门的媳妇

2013/12/4 16:11:37 点击数: 【字体:

    八里凹原是古城乡的一个小村,全村只有500多口人。

    不过村小人少也有好处,意见相对容易统一,遇事儿好商量。

    传说抗美援朝期间,有个名叫孙凤英的女乡长,四处动员乡亲们参军。孙凤英年方18岁,虽说还是个黄花姑娘,却干练泼辣。她来到八里凹村村民叶红彦家里,向红彦他妈游说,让老人家同意儿子去参军。

    红彦他妈有些为难:“我愿意是愿意,就是有一个顾虑——俺孩子还没找对象,要是参军了,等他复员回来,年龄就大了,怕不好找媳妇。”

    孙凤英眼珠子一转:“先找媳妇再报名参军,中不中?”

    红彦他妈摇头:“恐怕媳妇不好找。”

    女乡长语气坚定:“好说,像我这样的行不行?”

    红彦他妈没见过这样大方的姑娘,吓了一跳:“行行行!有你给俺当儿媳妇,我当然愿意叫孩子去参军!”

    中国女人多半含蓄矜持,闺中少女更是欲语还休;孙凤英这种开放大胆、上门找婆家的行为,是会被看轻的,这种女孩一般情况下没人敢要。

    然而在那个“为了革命,奉献自我”的时代背景下,女乡长的大胆直接便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不但无私,而且光荣。

    当然,红彦他妈的思想觉悟也须相匹配,能接受女乡长此等开放思想。这一点,八里凹有先天条件,比其他村子的人更追求进步。

    八里凹的村史不长。清代康熙年间,朝廷在洛阳关林西边建了三个村庄,从东往西连成一线,分给三个官员居住。中间那个庄子,是翰林院叶大官人的地盘儿,地势低洼,距东、西两庄各有八里,于是该村庄被称为八里凹。

    叶大官人重视文化教育,八里凹自建庄以来便建有私塾,书香不断;光绪年间,村中又建关帝庙,崇文又尚武,渐成风气。

    在这种环境里养育的人,思想开放,自立自主,不愿受人控制;但若能争取到他们的心,便争取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解放战争前夕,共产党争取到了八里凹村村民的拥护,大家自觉给地下党员做掩护,此村便成了党组织设在豫西农村的联络站。

    半个多世纪以来,每每人民政府有新的方针政策,八里凹村的村民总是积极响应,尽快落实。2006年,他们往龙祥小区搬迁时,动作那叫一个快,果真是人多力量大、人少好办事儿啊!(原标题:“远去的村落”之八里凹 送上门的媳妇)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3-12-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