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古玩城三楼的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收藏有一张《史公墓志》拓片,不足700字的墓志内容,记载了隋末唐初的风云变幻,堪称微缩版的“隋唐演义”。
墓主史善应,字智远,是洛阳老乡。据《史公墓志》记载,史善应的父亲为突厥王子,在隋开皇年间由突厥入朝,后留在隋朝做官。
幼年的史善应“天性忠孝,才兼文武”。公元601年,史善应成为隋文帝的“警卫兵”。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征辽东,史善应“频从”。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为了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同时,隋炀帝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批人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史善应作为随从一路同行。
开凿运河对劳动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强征几百万名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名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得不到民众的支持,隋炀帝的命运如《史公墓志》所记载:“宇文化及弑逆。”
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造反。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借此机会,李渊于同年5月迫使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即唐高祖。
不久,识时务的史善应归顺李渊。武德三年(公元621年),史善应随秦王李世民一起讨平窦建德的东夏王朝。
隋末唐初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作为突厥贵族后裔的史善应,生逢乱世,亲历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唐高祖、唐太宗等两朝五位皇帝,见识宇文化及、窦建德等“隋唐演义”豪雄,一生见闻可谓丰富。可是古人在其墓志中惜墨如金,与褚人获70余万字的《隋唐演义》相比,可谓化繁为简。
《史公墓志》还见证了突厥王朝在隋唐时期的变迁,留待下文分解。(原标题:【墓志拓片故事】墓志里的“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