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万物皆有良能,如每常禽鸟中,做得窠子,极有巧妙处,是他良能,不待学也。人初生,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学,其他皆是学。
——《二程全书》
两位旷世大儒,洛阳著书讲学
二程是北宋大儒程颢、程颐兄弟俩的合称。他们因仕途不顺,长期在洛阳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开创了当时人称“伊洛之学”的洛学,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而他们的思想精华,就收录在一部《二程全书》中。
史载程颢、程颐两兄弟相差一岁,分别出生于公元1032年和公元1033年。二程师从北宋哲学家、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他们认为万物由道而生,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被称为伊洛学派。
两兄弟中,“大程”程颢又称明道先生。他天资聪颖,幼年熟读儒家经典,10岁即能写诗作赋,24岁便考中进士,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公元1085年,在洛阳讲学10余年后,程颢因病在洛阳家中去世。他提出了“天理”学说,认为“天即是理”,“理”是世界万物的唯一根源。
“小程”程颐又称伊川先生。他“幼有高识,非礼不动”,18岁时便因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而一举成名,以至于“四方之士,从游者日众”,为他成为洛学领袖打下了基础。
公元1086年,因为学问好、名气又大,程颐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当上了宋哲宗赵煦的老师。这是一个重要而风光的职位,但他只干了短短两年,就因对朝政“议论褒贬,无所顾避”而引起权臣的不满,不得不离开京师汴梁,回到洛阳管理太学分校。
程颐和程颢一样,是王安石新法的坚定反对者,并因此而遭受了不少苦难。在之后的近20年中,他先是被削职,后又被流放,71岁时还被参著书诽谤朝政。朝廷令人审查他的著作,驱散他的学生,程颐为了避祸,只得“迁居龙门之南”,晚景十分凄凉。
公元1107年,一代大儒程颐病逝于家中,门生故旧怕受牵连,没人敢来送葬。而他和程颢留下的大量学术著作,后来都被收入了《二程全书》中。
一部《二程全书》,初建理学体系
《二程全书》又称《河南程氏全书》,包括《二程遗书》《二程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伊川易传》《经说》《粹言》七大部分。其中《二程遗书》和《二程外书》是洛学弟子所记的二程语录,《明道先生文集》和《伊川先生文集》收录了二程诗文著作,《伊川易传》是程颐对《易》的注解,《经说》为二程对儒家经典的阐释,《粹言》则是程门高足杨时用文言改编的二程语录。
程颢曾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他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并认定天道为仁,“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有较多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程颐与其兄一样,也认为理是万事万物的根源,但多了一些辩证法观点。如他承认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并说“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因此,人们认为,他有较多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二程是旷世大儒,对很多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他们比较了人类和动物的本能:“万物皆有良能,如每常禽鸟中,做得窠子,极有巧妙处,是他良能,不待学也。人初生,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学,其他皆是学。”他们认为梦是一种延迟反应,指出“梦见之者,只为心中旧有此事,平日忽有事与此事相感,或气相感,然后发出来”。不过,人们头脑中记忆犹新的,大概还是那句“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千百年来,无数人曾受此束缚,在“失节”的问题上无望地挣扎。
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后来的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一派;程颐则将理与气相对论述,开了后来的朱(熹)学一派。
程氏遗著流传,细数版本之最
洛阳古籍收藏家、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说,《二程全书》在宋代即有分卷刊行,合集刊于明代。由于历史悠久,宋元刊本大多不存。他对《二程全书》进行过研究,收集版本也很丰富,去年参加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曾撰文对《二程全书》的版本源流进行考证。
晁先生说,根据明清文献记载,《二程全书》诸版本中,最早版本是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临川谭氏刻本,朱熹辑。此书早已遗失,内容卷目不详。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刻本,是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南阳知府段坚刻本。段坚进士出身,在南阳为官九载,创办志学书院,并刻《二程全书》亲自为学子讲授。“据《联合书目》记载,此书62卷,仅有一套孤本传世,存于南京市图书馆。”
《二程全书》的第二个版本,为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河南知府陈宣刻本。此书以成化十二年《二程全书》为底本,并采用洛阳程氏家谱像赞及《宋史·程颢传》内容,增为65卷。该书出自洛阳,刻字精美,印刷考究,流传很广。“此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东京图书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作为珍品收藏,目前国内尚存10套,可惜在二程的家乡河南一套也没有。”晁先生不无遗憾地说。
《二程全书》内容最全的版本,是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徐必达刻河南程氏祠堂印本,原刻本尚存七套。此书共68卷,内容完整,明代以后成为主流传播版本,清代版本多数依此翻刻。
“此书最精美的版本,是清康熙年间的64卷内府写本。该书内容选用徐必达刻本,由馆阁体书写,完整保存至今,存于故宫博物院。”晁先生说,除馆藏外,近年来也有《二程全书》珍本古籍在市场上出现。
“2009年,北京有一套明弘治陈宣刻本《二程全书》拍卖,竞争非常激烈,2万元起拍,最终以13.4万元成交。其后在北京和杭州的拍卖会上,又有两套明万历徐必达刻本出现,起拍价均在20万元以上,都被民间收藏家买走了。”他说。(原标题:《二程全书》:旷世大儒的理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