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局部
《狮子绣球》
《金鸡展翅》
《梯田》局部
提起“洛阳三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三彩”,马、骆驼、胖妞等,实际上,“唐三彩”只是“三彩”发展的一个时期和重要阶段。
“三彩”主要是指多彩而言。
今天的工艺品将是明天的文物,工艺独到的现代“三彩艺”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当今的“三彩艺”已被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和收藏,而人们欣赏和收藏的同时,记住的应该是一个名字——洛阳三彩。
一千三百多年前,洛阳唐三彩伴随着华丽无比的绫罗绸缎,沿着风沙弥漫的“丝绸之路”和惊涛骇浪的水路,辗转西传东播。从伊拉克的沙玛拉遗址到苏丹红海沿岸的埃扎堡,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唐三彩的艺术之美,跨越时空驰名中外。
数年前,几位国内著名媒体的记者慕名前往洛阳,探访他们心中的唐三彩。他们发现,经过千年的时空转换,唐三彩虽然“盛唐气象”依旧,但眼前的骆驼、马匹、人物俑和陶器,丝毫不偏离传统本色,从现代的审美观点和家庭装饰来看,似乎有些难以接受。这些记者不禁问道:唐三彩何不以传统的技术,制作更多、更新的造型呢?
2009年岁末,记者在洛阳丽景门的中国三彩艺术馆,被现代三彩艺术光彩夺目的美丽深深所震撼。这里的三彩艺平面壁画,品种丰富,色彩夺目,远远超过唐三彩及古代彩绘陶器的艺术效果,被誉为“世界上最艳丽的陶瓷”。专家评价,这里的三彩艺术,不仅使唐三彩这一古老工艺再现辉煌,而且色彩、工艺和题材较之传统唐三彩均有了重大突破。
我们是用眼睛和心灵,蓦然发现了“三彩艺”,自然而然也关注到它的创始人、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
世界最艳陶瓷的
创制者
2007年,当郭爱和带着他的三彩艺作品《中国人》参加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铁映在作品前驻足良久,并一再赞叹:“这就是创新,这就是三彩艺术的未来!”那一次,郭爱和捧回了我省唯一的世界手工理事会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在那次作品展上,评委会专家这样评价郭爱和的作品:郭爱和创立的天旗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将传统的唐三彩艺术发展成三彩艺文化,这是一个飞跃。这不仅是艺术界的共识,更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评委们所说的“飞跃”,很大程度上是指郭爱和对传统唐三彩艺术釉色和制作技艺的创新与突破。郭爱和说,唐三彩因大量出土于盛唐时期,且釉色多以赭、绿、蓝构成而得名。唐代的三彩,除烧制部分生活用具外,更多的是适应盛唐厚葬之风,如马、骆驼、男女侍俑、文武官俑、亭台楼阁等,以造型雍容华贵、色彩饱满明快而闻名中外。但在他创制三彩艺陶瓷画时,传统有限的釉色已远远不够使用和表现。经过十几年的潜心钻研,郭爱和目前已研制出了500多种呈色纯净、发色稳定的釉色配方,大大突破了传统唐三彩釉色的范畴,使作品涌动着夺目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世界上最艳的陶瓷诞生,古老的唐三彩由此别开生面。
在郭爱和的作品中,唐三彩由着色单调突变为色泽斑斓。咆哮的黄河像奔突的火焰,迷漫升腾,狂野不羁;层层叠叠的梯田,可以在夜色中如梦如幻,如幽蓝宁静的大海,也可以在日光下橙黄橘绿,如生机无限的秋日田园……优美、明朗、华贵、绚烂,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信手拈来、随意创造,却是如此奇异美妙、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渗透着一种丰满的、具有无限想象的活力和热情,张扬着开创者积极进取、得风气之先的境界情怀。
郭爱和说,他要的就是以现代的工艺创新,让古老的艺术,变身走进新时代。
工艺品界的
五个金奖
几天前,郭爱和在三彩艺术馆接受采访时,这位沉静的艺术家把他设计的宣传册页拿给我们,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字——中国唯一。这几个字的下面,是一行醒目的文字:集中国工艺品界国际国内五大金奖荣耀于一身,唯有三彩艺。
《中国人》,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梯田》,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河洛遗珠》,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原创设计金奖;《五彩鸟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金奖;《乡土中国》,中国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大赛金奖,《丰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具文化创意奖。能在全国这些最重要的工艺美术大赛中同时获得金奖和最高奖的,郭爱和应该是寥若晨星的其中一个。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大展,号称世界陶艺界的“奥林匹克”,郭爱和是我省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项金奖的工艺美术大师。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郭爱和烧制的《五彩鸟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大展上甫一亮相,便令全世界的陶艺专家们为之震惊。国内工艺美术权威、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说:“这件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它让全世界的艺术家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的三彩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在许多场合屡屡提及这件作品,一再感叹:“想不到三彩艺术已发展到了如此高度。”
2009年,洛阳举办世界邮展期间,郭爱和用三彩艺术制作成沃尔夫肖像,赠送给了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沃尔夫。这件精湛、传神、逼真、色彩丰富的三彩艺佳作,令沃尔夫先生格外高兴,他说:“我会将它永久珍藏,作为在中国、在洛阳举办世界邮展的特殊纪念。”
也许,沃尔夫根本想不到,就是这件作品,开了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用三彩艺术制作人物肖像的先河,三彩艺术从此又开拓了一个新领域,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让世界都认识
洛阳三彩
采访中,郭爱和介绍“唐三彩”时,总喜欢用“洛阳三彩”来替代。随着他的叙述,我们渐渐意识到,这绝非是一个简单名词的更替,而是郭爱和苦心孤诣追求的宏大图谋。
2008年3月,在“中工美协”组织的全国工艺美术普查工作河南省工艺美术品种论证会上,郭爱和作为专家审定委员会成员,首次提出用“洛阳三彩”这个全新的工艺美术类别来取代“唐三彩”,并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侯惠哲等与会专家的认同。谈到这一点,郭爱和显得神采飞扬。他说:“这个新名称的诞生,是在我的竭力主张下实现的。”
在国家的工艺美术品种名录里,几乎没有以朝代来命名的,“唐三彩”是很少见的一个名称。其实“三彩”文化并非只有唐代有,从汉代开始,经过宋、元、明、清到现在,每个时代的“三彩”都显露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特征。
让郭爱和难以释怀的是,现在无论国内外,提到三彩艺术,仍称之为“唐三彩”。他说,“三彩”发端于洛阳,加上当今“三彩”艺术,尤其是平面“三彩”艺术,在工艺、色彩、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是洛阳让“三彩”艺术重放光芒。再用“唐”来命名“三彩”, 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叫响“洛阳三彩”这一品牌,让世界重新认识“洛阳三彩”, 是所有洛阳人可以为之骄傲的事情,也是可以令河南为之骄傲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更是具有地理文化标志的宝贵文化资产,它会对属地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让郭爱和惆怅的是,无与伦比的三彩艺术,虽然得到了国内外工艺美术界的充分肯定,但叫响“洛阳三彩”品牌的呼吁,却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2007年,中央电视台《传人》栏目采访他时,主持人毕铭鑫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个人穷尽20多年功力光大三彩艺术,但他的声名远扬却是因为开了一家别具一格的羊汤馆。郭爱和开的汤馆叫“百碗羊汤”,现在已是洛阳的名店之一,每天门庭若市。
三彩艺作品现在大多销往海外,国内销往北京、大连等城市,在洛阳本地销售很少。
郭爱和说,工艺美术的兴盛,一定要有大师级的人物存在。这个产业尤其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媒体的宣传。要让“洛阳三彩”艺术发扬光大,首先需要本地人认识它、关注它、使用它、欣赏它,让“洛阳三彩”成为一个新的城市符号。等到“满城尽饰三彩艺”时,也许“洛阳三彩”艺术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才能真正带动洛阳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