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洛阳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2013/4/15 14:57:54 点击数: 【字体: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王福信老人与他亲手制作的宫灯。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老人家中的各式宫灯。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给竹篾钻孔。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扎宫灯骨架。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装饰宫灯。

技艺传承百年 宫灯增辉新春
    核心提示
 

  洛阳宫灯创自东汉,盛于隋唐。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盏盏宫灯煞是好看。后来,宫灯的制作技艺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宫灯”之名也由此得来。

  家住老城区的王福信老人是远近闻名的手工制作传统宫灯的老艺人。他制作的宫灯很受众人喜爱,多在省内外销售,有些甚至走出了国门。近日,我们来到王福信老人家中,近距离体验了洛阳宫灯艺人的一天。

  体验 72道工序制成宫灯

  王福信老人今年83岁,与儿子、女儿一大家生活在老城区鼎新街的一座老式宅院内。走入院中,各式宫灯映入眼帘,红彤彤的,充满喜庆。

  王福信用竹刀将竹竿劈成一条条细竹篾,再用磨刀将竹篾上的竹节一点点打磨平整,而后用小刀将竹篾的两头削尖,再用自己制作的手工钻在竹篾的两头分别钻上小孔。

  这一工序就耗时90分钟。然后,老人拿出两根细铁丝,用小锤将铁丝敲直,再将30多根竹篾一根一根穿到铁丝上面。半个小时后,老人已将竹篾的两头都用铁丝穿好。

  老人虽然有点耳背,但说起洛阳宫灯的制作工序头头是道:洛阳宫灯采用的都是洛宁的竹子,因为洛宁竹子硬度好、弹性好。宫灯制作艺人先将买回来的竹子上锅蒸软、晾干,又不能过分干燥,以免竹子变脆;再刮去竹竿粗糙的表皮,然后依据所制灯笼的大小,将竹竿砍成一定的长度才开始劈竹篾,这些竹篾就是宫灯最重要的部分——骨架。

  王福信将提前锯好的两个圆形木头底座刨光,再用手工锯将底座内周锯成一个个小槽,然后将竹篾两头的尖头嵌在木槽里做骨架,最后,用两根粗一点的铁条做绷子用来撑灯。

  从开始劈竹竿至此时已过去了4个小时。王福信说,现在,一个宫灯最重要的部分就完成了。接下来,他就要开始糊灯笼了。洛阳宫灯用的灯布主要是混合纺绸,这种纺绸颜色正、布结实,透光性和散光性好。裱糊灯布的糨糊,也是王家人亲自熬制的,这种糨糊比街上买的乳胶粘稠性高。刷糨糊必须均匀地平刷在一根根竹篾上,再将剪好的绸布轻附在灯架上,用刷子蘸糨糊刷平。

  灯笼糊好之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王福信再对宫灯进行装饰。他拿出一些金色锡纸,三两下就剪出一对“汉文”和“云字”。他说,这些剪纸要贴在灯座的周围做装饰,看起来不仅美观,也预示吉祥如意。

  “宫灯制作看似容易,其实需要72道工序。”王福信说,撑灯这一工序尤为重要,如果功夫不到,那么竹篾的弯曲度就不均匀,整个灯型就不好看,完整制作一只宫灯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

  老人告诉我们,他和大儿子、二女儿这几天一直都忙到夜里12点,因为我市的一家酒店预订了15对宫灯。他们从去年12月25日就开始赶制,因为纯手工制作宫灯颇费周折,而由于王家宫灯工艺精良,历史悠久,不少外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货,这让老人一家深感欣慰。

  背后 与宫灯的不解情缘

  ■曾为开国大典做过宫灯

  王家制作宫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王福信老人是王家的第五代传人。最让老人自豪的是,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宫灯就出自他之手。

  老人说,很久以前,洛阳宫灯并非现在清一色的红灯,除了一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宫灯为红灯外,其他的宫灯大多以白绢做面儿,因为白灯更亮,照得更远。旧时一些香客到寺庙烧香还愿时,用的也是这样的白灯。

  老人介绍,洛阳宫灯在种类上分为张合架纱绸宫灯、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等。具体来说,张合架纱绸宫灯分为:圆样宫灯(圆形)、老样宫灯(蛋圆形)。圆样宫灯也叫门灯,主要用于装饰大门,是洛阳宫灯的主打产品,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普通最受欢迎的宫灯。老样宫灯,是老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式样,灯型自然流畅,主要作为商店的字号灯,可以在灯面写上店铺的字号和经营内容。

  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呈方形,骨架由木头制成,能拆能卸,分类有“大白绢”、“方罗汉”等。方型宫灯的灯架有花边,灯面主要讲究写字画画,上面写着古今诗词,画一些山水花鸟,看起来雅致、有文化气息。

  王福信说,现在这种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几乎已经没人会做了,保留下来最完整的宫灯手艺还是传统的张合架纱绸宫灯。

  ■希望宫灯技艺继续传承

  老人年轻时,曾在洛阳雨具宫灯合作社做宫灯,合作社解散后,他来到老城区人民医院做木工。

  2008年,王福信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阳宫灯的代表性传承人。老人有七个儿女,老伴前几年过世了,子女们都来照顾他的生活,闲的时候也都来帮他做宫灯。他不抽烟不喝酒,只有做宫灯这一爱好。

  王福信的二女儿王遂花说,老人一直很简朴,这么多年儿女们买的新衣服总是舍不得穿,吃饭也不讲究,从来不让孙辈们浪费粮食。在国外的大女儿让老人过去享清福,可他宁愿待在这个简陋的家里与宫灯相伴,用辛勤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王福信说,这几天,孙子、孙女都要放寒假了,他在赶制宫灯的同时,还做了一些小型宫灯,准备让孩子们学习制作。他希望有一天,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洛阳宫灯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永不失传,也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采访手记

  每到华灯初上时,城市里霓虹闪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场景已渐行渐远。而昔日风靡洛城的纯手工制作的宫灯,更是难觅踪迹。繁杂的工序、手工作坊式的制作,使洛阳宫灯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面前,逐渐陷入尴尬的境地。虽然传统宫灯制作精美,质量上乘,但销路明显不如机械化宫灯。一个手工制作的宫灯售价在50元左右,而一个机械化制作的宫灯价格则在15元左右。

  如何让那承载着昔日辉煌和悠久历史的洛阳宫灯重新被高高悬挂,如何保护这一承载我们城市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日报 2012-01-16 作者:王晓丹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