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洛阳

“九朝古都 千年绝艺”——洛阳唐三彩(组图)

2013/4/15 10:38:16 点击数: 【字体: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5000多年的悠长历史,多个王朝先后在此立都。西边一步之遥,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城外邙山上,有数千年的王侯陵墓。各种寺庙、碑碣、石窟、城楼,层层叠叠,一展华夏文明的厚重。

  公元1880年,陇海铁路修到了洛阳,铁路穿过自汉唐以来就以墓葬闻名的邙山时,无数地下陵墓连同其陪葬的珍宝被挖掘了出来。唐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人们发现了一种色彩斑斓的彩陶,有姿态各异的马、骆驼、人物俑等。就这样,一种早已失传的古老工艺——唐三彩重新问世了。

  据考证,古老的唐三彩兴于汉(前206—220),盛于唐,但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就逐渐走向衰败以至销声匿迹。其原因人们不得而知。唐三彩,在过去的千年里,成为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谜。

“九朝古都 千年绝艺”——洛阳唐三彩(组图)


三彩大象
 

  千年之后,从墓地里出土的彩陶立在人们面前,它那埋葬百世而不失斑斓的色彩,那生动传神的造型和精巧细腻的技艺,让人们赞叹不已。由于唐墓中出土的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以红、绿、黄三色为主,著名古器物学家罗振玉(1866—1940) 和王国维(1877—1927)便将其命名为“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出土之后,人们开始去探寻它谜一样的工艺。最初只是邙山一带的农民对出土的残缺不全的唐三彩进行修补。随着修补技艺的提高,工匠和艺人便开始进行整体仿制。1920年前后,洛阳一位名叫高良田的艺人首次成功复制唐三彩,其仿制技术后来成为这位高姓艺人的家传秘技。最负盛名的老艺人叫高松茂,他不仅仿制唐三彩技艺高超,还掌握了仿制粉彩、五彩等技艺,达到了“与古无异,以假乱真”的程度。

“九朝古都 千年绝艺”——洛阳唐三彩(组图)


精雕细作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雕塑等工艺的美术特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创立了塑陶艺术斑驳绚烂、健美雄浑的独特风格。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三十多道工序。它以经过精细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使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剂。烧制时,先将素坯入窑经过1000-1100℃的焙烧,陶坯烧成后,上釉彩,再入窑烧至900℃左右。由于铅釉的流动性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还需要“开脸”,所谓“开脸”,就是人物头部不上釉,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等工艺过程。

“九朝古都 千年绝艺”——洛阳唐三彩(组图)


以假乱真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一件集雕塑、绘画、陶艺三种工艺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就算完成了。

“九朝古都 千年绝艺”——洛阳唐三彩(组图)


制作唐三彩的窑

 

“九朝古都 千年绝艺”——洛阳唐三彩(组图)


制作中的仕女俑,神态自若。
 

  除了拥有斑驳瑰丽的釉色,洛阳唐三彩在造型方面亦十分引人注目,一般分为生活用具、人物、动物三大类。生活用具有水器、酒器、饮食器等。人物主要有妇女、武士、伎乐俑等。在唐三彩的各种造型中,尤以动物为多,有鸟、狮、骆驼、马、牛等,其中以马的塑造最为出色。在洛阳北邙山上的古墓博物馆中,展出有一匹出土的三彩马,马儿肥硕雄健,色彩高贵,双目炯炯有神,透射出一种悠然神定、坦荡豪气的大唐古韵。

  从色彩上说,唐三彩是浪漫的,反映了大唐自然潇洒、毫不做作的浑沌美感;就造型而言,唐三彩是写实的,作品几乎全部来自于生活本身,是世俗人生的生动写照。

  如此漂亮的釉陶在当年却主要作为陪葬品使用。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达官贵人们不仅注重生前享乐,而且注重死后,三彩陶器是唐代厚葬风俗的必需品。正是这种习俗和这些陵墓,保存了这项在民间早已失传的大唐工艺,使我们在千年之后得以重睹其风采并将其传延和发扬。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看中国网 2008-10-2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