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网 王嘉琳 文/图) 2014年元旦节,大口镇翟湾村村民结束了从外村拉水的历史,在市水利部门和大口镇政府的帮扶下,村民们用上了期盼已久的自来水,这对翟湾村不足百人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崭新生活的开始。
翟湾村位于偃师市南部山区,目前该村登记在册的村民只有96人,常年在村居住者不过40余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留下来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只有结伴到5公里外的焦村去上学。虽然人口稀少,但这里植被丰茂、景色优美,青石资源尤其丰富。
黄秋霞的新房梦
说起对生活的期盼,村民黄秋霞说:“你来看看我住的房子就知道我的期盼了。”
说着把记者拉到她住的地方:房屋是用土坯垒成的,上面盖着石棉瓦,每逢下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黄秋霞说,一遇上打雷,就心惊胆颤。黄秋霞一家人从去年底开始借钱养羊,现在账还没还完,根本没钱盖新房,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帮扶,让她的养殖业能发展起来,挣点钱,好盖新房。
忧心儿子的未来
翟湾村80岁的老汉翟喜元拉住记者的手说:“我享受着国家低保,挺满足的,就是怕我走了后,儿子没人管。”原来老人的儿子今年30岁了,在他7岁时,得了脑积水,成了一个智障患者。
翟老汉说:“他数字都认不全,更别说种地、养家糊口了。”一旁的村民说:“这孩子很乖,但就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买菜都不会。”翟老汉说,自己只要活一天,就会照顾他,可是去年自己做了胆结石手术,耳朵也聋了,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自己还要种地,照顾儿子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全力为孩子治病
村民李现修家生活贫困、家徒四壁,儿子李涛涛今年26岁,去年2月被医院诊断出患有白血病,这一消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为给儿子治病四处借钱,已花去了20万元。
镇领导闻知此事,专门为他家送来了慰问金,但是面对60万元的骨髓移植费用,李现修显得很无奈。每次去医院化疗需要20天,连吃带住加上医疗费一次就需要1万元。可是每次化疗只能管半个月,半个月后还要筹钱去再次化疗。李涛涛说:“爸,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我看还是别治了。”可是一家人却并未放弃治疗,李涛涛的奶奶说:“我就是少吃点饭,把我的低保费省下来,也要给孙子治病。”南山上长有“防风”中药材,可以采下来卖钱,现在挖的人多,只有在地势险峻的地方才能采到。为给儿子治病,52岁的李现修坚持上山采药,一天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采到三斤多“防风”,只能卖十几块钱。为给儿子治病,李现修已经把浑身的“解数”都使尽了。
白窑何时能通电话?
在地里收割完小麦的杨月英一脸愁楚,“今年的麦子不知咋了,绿花花的,还流着水儿,根本没法吃。1亩地才收了100斤,成本也收不回来。”
杨月英住在翟湾村白窑自然村,她说:“我是低保户,政府给我的帮助够多了,现在惟一的期昐是我们白窑村能通上电话。”
进入白窑自然村,手机信号就消失了,在这里,村民们有急事,只能跑到1.5公里以外的翟湾打电话,很不方便。一遇下雨天,道路泥泞,出村很困难。
游客越来越多
翟湾村有不少摩崖石刻,上面的字苍劲有力,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只是年代久远,没有专家鉴定,还不能确定是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作品。
该村党支部书记董全周说,“虽然村里外流的人多,但每年到翟湾来旅游的人也在增加,出村路现在也修好了,接下来,只要把白窑自然村到翟湾的1.5公里路修好,就会吸引更多游客到翟湾旅游,带动村里发展;这里青石资源丰富,如能得到开发,村民的经济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镇里每年对翟湾村很照顾,低保名额也给予倾斜,董全周说:“翟湾人还是希望有人能到这里投资开发,让翟湾村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