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如果630年,印度古庙那烂陀寺没有遇到唐朝行脚僧人玄奘,不知道后来支撑佛教理论大厦的千卷经藏,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如果1899年,北京中药店里的“龙骨”没有遇到大清国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不知道震惊世界的“甲骨文”还要在中药砂锅中被煎熬多少,直到湮灭无踪……
如果1997年,洛阳老店“真不同”没有遇见想做真正洛阳水席的姚炎立,这家百年老店也许就真的成了“真不中”,带着“天下第一宴”荣光难再现的憾恨,倒闭在现代餐饮的滚滚征尘下,一梦独孤……
在历史泛黄的页脚,有多少让人憾恨的错过,就有多少让人珍惜的相遇。
在餐饮的江湖中,九十年代末的“真不同”之于姚炎立,姚炎立之于彼时的“真不同”,就是这样风云际会、梦回大唐的相遇。
1997年,长街上的凝思
1997年,洛阳中州东路,真不同新建成的仿古营业大楼玉墙红门,碧瓦飞檐,器宇轩昂。在这座六层高楼上,著名作家李准书写的“真不同”三个鎏金大字格外耀眼。
真不同新大楼的营业面积多达6000平方米,同时可开300余张台,容纳数千人就餐。
然而与这表面上的气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不同生意惨淡,门可罗雀,冷清得如同寒流里少有行人的长街。
这一年的12月7日,是农历节气的大雪,将逢天命之年的姚炎立站到了真不同的对面,他十分清楚,这座新大楼并非不是一座表里如一的琼楼玉宇,而是它的每一块砖瓦,都在背负着沉重的银行利息债务。
站在洛阳初冬的长街上,凝望着走过百年沧桑的真不同,身材瘦小的姚炎立感觉到身上的担子重如千钧,两道粗黑的蚕眉打起了深深的锁结。
“真不同”饭店创始于1895年。民间有“不进真不同,等于没到洛阳城”之说。一百年以来,真不同制作的洛阳水席大宴,曾从府院深深走向洛阳市井,又从洛阳市井走到光绪慈禧光绪的案前,洛阳督军吴佩孚曾用它在五十寿诞上大宴宾客,蒋介石先是曾被它征服,继而而带走了会做洛阳水席的厨子……
在中国厨界,洛阳水席是迄今所留保留的历史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如今,洛阳水席,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一起,并称为“洛阳三绝”。
然而,曾经一个时期,“洛阳三绝”被认为是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和唐三彩。洛阳水席取代唐三彩,还得从“真不同”说起。
在上世纪90年代,走过曾经百年辉煌辉煌的“真不同”饭店沦落了。
姚炎立说,那时候的“真不同”,牌子很老,菜式也很老,只有一道洛阳水席,。档次低,在用料、操作、菜品、环境等方面,只略高于民间水席的水平,毫无竞争力。洛阳人开始把“真不同”叫做“真不行”、“真不中”。
中州东路扩宽时,洛阳市里投资改造这座百年老店,楼漂亮了,效益却一直不好,员工们有怨言,市领导也很着急。原二商局一位领导回忆,有关方面经多次调研,决定让效益好的洛阳酒家带动它发展,让老姚这个能人挽救“真不同”。
面对真不同,老姚明白,只要伸出手去,这座百年老店就能归到自己的麾下,而如果伸出手去,这座大楼和它所承载的真不同文化以及有天下第一宴之称的洛阳水席,哪一个都重若千斤,稍有不慎便会砸得他粉身碎骨。
然而,他从厨多年,一直梦想的不就是做出真正的洛阳水席,再现大唐的荣光的吗?梦想之光就在眼前,实在找不到只有一路之隔,还有什么理由退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