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开封

挣扎于乱世中的悲情蔡文姬

2012/5/8 17:38:03 点击数: 【字体:

 

    自古红颜多薄命,才女多命舛。在中国历史上,汉末乱世就曾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六岁能辨琴,其故事被后人写入《三字经》《琴史》,少年时代被迫跟随遭受朝廷迫害的父亲浪迹江南,青年时代遭遇丧夫之痛,祸不单行,更遭遇匈奴兵来犯,被掠至匈奴,嫁给匈奴王为妃,流落塞外12年!人到中年,又被一代枭雄曹操接回中原,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了一段被后世广为流传的“文姬归汉”千载佳话!她被迫撇下一对儿女让其永留塞外,大悲大情之中,她不仅创作出流芳千古的著名五言诗《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还靠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替父默写出《续后汉书》400余篇,为保留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作出了贡献。她用生命、用牺牲后半生的幸福创造出来的“文姬归汉”佳话,屡屡成为历代文学家、画家、戏剧家的创作题材,被编入小说、诗歌、戏剧、管弦乐曲、话剧、绘画,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文豪郭沫若曾专门为她创作了一出话剧《蔡文姬》。2008年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一),她所诞生的故里——东汉陈留郡圉县,即今河南省杞县圉镇——的百姓们,在她于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回归中原1800周年后,自发组织起来纪念她。她,就是我们这篇小传的主人公,中国历史上集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于一身的东汉才女蔡文姬,她的父亲,就是东汉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儒、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左中郎将蔡邕。
 
    名门之后 少年早慧
 
    蔡文姬(一作明姬、昭姬,公元177—249),名琰,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字伯喈,公元132—192)的女儿。汉灵帝刘宏熹平六年(公元177)6月,蔡文姬出生于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父亲蔡邕时年四十五岁。母亲赵五娘。蔡文姬的出生地圉县这里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圉县早在商汤封夏后于杞地之后开始建城。史书《资治通鉴》记载:“(该城)春秋陈地,郑取之。苦楚之难,修干戈于境,以虞其患 故曰圉。”春秋时期一度是皇家的养马场。西汉时设圉县,治所设此。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光武帝时著名的刚直不阿的“强项  令“董宣、东汉桓帝时著名“党人”夏馥、西晋提出著名的“徙戎论”的江统,都是圉县人。
       
    据《后汉书》卷84《列女传•陈留董祀妻传》记载: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我们谈及蔡文姬,就不得不提及她的父亲蔡邕。

    蔡家祖籍关陇一带,到文姬高祖辈迁居圉县。蔡邕的父亲蔡棱、叔父蔡质把祖上留在圉城的家业一分为二后,蔡棱一家人留守圉城,蔡质则家迁洛阳。对于蔡邕的家世,《后汉书》卷60下《蔡邕列传》有记载: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令。王莽初,授以碏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蔡家是圉县大户人家。据《后汉书》卷57《党锢列传》讲到蔡邕的同乡夏馥时,提到同县的蔡家、高家:“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书生,言行质直,同县高氏、蔡氏并皆富殖。”在《河南通史》上也有相同的记载。程有为、王天奖主编: 《河南通史》,第11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说明蔡家和同县的蔡家、高家一样都是大户人家,当时家境十分富裕。蔡邕时蔡家已不再经商,蔡邕饱读诗书,成为一代名流。蔡文姬出生时蔡邕时年四十五岁,可谓老来得女,作为“独生子女”的蔡文姬被父母宠爱可想而知。

    蔡邕常常作为大书法家而为世人所传颂。据载,熹平四年(公元175),蔡邕校定《六经》的谬误,将正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蔡邕画像外,成为流传后世的“熹平石经”,前往观摩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停在那里的马车就有一千多辆。蔡邕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蔚然大家,成为当时偶像级的人物。

    其实他还是一个大文学家。他著有《蔡中郎集》,至今仍保存完好,流传于世。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即为汉代末期蔡邕所制之琴。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汉末,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他的家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沙龙,也是那个时代的高级图书馆,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饱受这些文人雅士的熏陶,所以年少之时就表现出超常的智慧和才能。
       
    蔡文姬从小受到文学熏陶,博学而有才辩,尤其精通音律。《三字经》上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自当警。”《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蔡琰别传》里也有类似的记载,而在宋代朱文长《琴史》这件事记载为文姬十岁时,蔡邕震惊于女儿的天分,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学成,蔡邕将自己的焦尾琴送给了女儿,由此蔡文姬的音乐天赋可见一斑。

    关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有相关记载,唐代刘商《胡笳曲序》在这篇序文里面说“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唐代李瀚写古代的启蒙读物《蒙求集注》中有两句话“蔡琰辨琴,王粲覆棋”。这说明蔡文姬在音乐方面名声十分显赫,几乎成为人人传颂的佳话。在史书上我们只能找到这些关于蔡文姬童年早慧的只言片语的记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大胆推测出她在文学以及书法上同样有很好的基础,即使没有表现出在音乐上的特别天赋,至少作为蔡邕的唯一子嗣,父亲肯定会把自己的才能传授于她,以期后继有人。在晨星寥落的窗前,似乎千年前那稚嫩而清莹的朗朗书声还在耳旁想起,那是蔡文姬朗诵四书五经的声音;在日落西山,人约黄昏时,依稀一双纤细小手舞动笔毫的曼妙身姿,那是一代才女正在苦练书法。勤奋好学的蔡文姬“贪婪”地汲取父辈的各种知识的营养,自由地遨游在墨香琴声的世界里,茁壮地成长着。

    古时流传少年天才方仲永沦为庸人的故事,但是蔡文姬并没有辜负上天对她的恩赐,她少年时的聪明才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与蔡邕很重视家教是有很大关联的。蔡邕曾写有一篇著名的《女诫》(见《全后汉文》卷74):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崛起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