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泰号是中原历史最久的酱菜老字店,俗称“老宝泰”,首创于清代康熙年间(一七一○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宝泰惠源载记南酒金腿折兑》的长形吊牌,这是宝泰号百年辉煌的一件历史遗物。宝泰号主要以经营酱菜为主,该店曾以“酱香熏汴城,货销南洋国”而闻名遐迩。其特点是“古法秘制,南北兼蓄,酱菜浓郁,脆嫩利口”。她是中原六大贡品之一。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深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赞誉。
宝泰号首创人沈载华和沈载平,浙江省绍兴县人。是当地的一户自耕农,富有农业和酿造经验。沈氏兄弟的祖父是当地闻名的制酱名手,到他一代,更是把制酱工艺发扬光大,当时他酿制的酱菜供不应求,除制售酱菜外,每年还酿酒数千斤供应附近集市庄村的需要。当时绍酒已驰名全国,远及南洋、东北各地,沈载华根据此情况扩大酿酒业务,自制京庄、花雕(高级绍兴酒),并兼运金华火腿,杭州狮峰龙井等浙江省各地名产运销外地,从浙江的杭州沿运河而北往苏州、清江至安徽之毫州而达开封(这一段路程全长约三千华里,旅行时间约需一个月至两个月),沿路销售,一年一度,获利甚厚,宝泰号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兄弟分家,“南宝泰号”,沈载平经营,扎根杭州,以酿酒为主;“北宝泰号”沈载华经营,落户开封,以制酱为主。嘉庆初年,“南宝泰号”由于经营不善而歇业,“北宝泰号”却逐年发展壮大,成为古城开封商贾之中的知名商家。
宝泰号初期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酱菜、绍酒、金华火腿、茶叶等,也兼营一些产自浙省沿海一带的海产品如鲞鱼、咸鱼等以及某些手工业日用品,这些商品除由宝泰号门市部销售一部分外,绝大部分都推销到河南省各府、州、县的大小衙门,因为在满清时代的所谓大清律例,完全把持在当时各大小衙门的刑名幕友——“绍兴师爷”手里,权力之大几乎超过主管官员。宝泰号经营的商品通过与当权者的人事关系,推销当然是不成问题的,同时还因为当时汇兑不通,寓居在汴的官僚、幕友所搜刮的人民血汗不是长期存在宝泰号柜上,就是托其老板携归家乡,作为他们暮年颐养优游之用。宝泰号也常常利用这些不义之财,收购一些河南土产,如红枣、金针菜等南运销售,如此南来北往,达五十年之久,宝泰号获利之厚,可以概见。
一七七○——一八○○年内,宝泰号的管理方法和业务范围开始有所改变,当时曾由吴某任宝泰号经理,主持门市部业务沈家老板往来汴绍,主持制酱、酿酒及采购南货业务。内外分工,宝泰号业务继续有所发展。
在一八二○年以后,主要受沈家的影响,江浙一带经营酱园事业的如雨后春笋,利之所在,为赢得激烈竞争,宝泰号就从此开始只营酱园事业及少量的南方产品的运销。当时江浙一带的商业资本一般都垂涎三缸——酒缸、酱缸、染缸。这三缸都是作坊形式的手工业生产,社会统称之谓“水作”。在全国解放前夕,各大城市经营酒酱、染坊事业的江浙人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业务也还相当发达。
宝泰号既在绍兴酿酒,又在开封制酱,三缸兼有其二,再加当时业务主持人克勤克俭,继承先业,内外兼顾,当权一致,宝泰号业务就更形发达了。沈家就在这个时候置了田地和庄园,并从此发了家。
宝泰先人还遗留不少有关管理方面的传统制度,例如:
1、事业合则兴,分则败,凡我后人可以分家,不可以分店,以念先人来汴创业的不易。
2、管理业务主要靠自己,不要靠别人。
3、不要再置过多的产业,以免后人堕落腐化。
4、来汴主持业务的人,规定三年一更替,由弟兄辈商量推定,并规定来汴者给以一定的安家、旅行以及生活费用,不得多占肥私,欺瞒弟兄、欺瞒后人。
这些传统制度对封建时代的企业管理方面来说,是有它一定作用的。
沈氏后人在用人方面慧眼独具,从不以衣着、出身论人品。一代名师陈和初为乞丐,一日讨饭至“老宝泰”,沈氏在施舍之余,与陈和闲聊几句,无意间发现该人心灵手巧,便立即待如上宾,留店用之,此后又帮其成家立业,授以立酱、腌技艺,使他几年后成长为一代名师。陈和感沈氏恩,数十年勤恳劳作,以店为家,收徒授艺,解放后的著名酱菜师张书宝即其高徒之一。
“老宝泰”自创始历传7代,代代名师辈出,独创50余种酱腌咸菜。酱腌名师张书宝、名师王魁元,解放后分别荣获省酱菜师等称号。
迨洪杨举义金田,大江南北遍地兵燹,汴绍间道途梗阻,货运更难,宝泰号业务乏人主持者达二十年之久,但其酱菜一直稳居中原第一名,但为了适应新形势,不得不放弃南货,集中力量着重于制酱、制菜事业了。
至一八二○年后,力图整饬,以确保巩固第一制酱地位,先后在开封市南土街分设门市部一处,在理事厅街分设制酱作坊一处。大量生产,扩展商品外运和零销业务。当时开封社会人士一般称南土街门市部为“新宝泰”。称河道街门市部为“老宝泰”。宝泰号之冠一“老”字就是从此时候开始的。
在清代同治末年,老宝泰的名产五香大头菜已畅销江南苏杭一代,极为当地人士所喜爱,特别是在每年夏季销路尤广,当时年销量约达十万余斤。
当时还因为绍酒装运困难,沿路损耗又大曾由沈镜涵亲授酿酒技术于老宝泰制酱工人,采用南关老井水试制仿绍酒,又名“黄河水”。仿绍酒味醇、质纯,可以媲美南绍,难分伯仲。至今酒业中人对老宝泰的制酿方法犹多称道。
至清光绪年间,沈云裳、沈吉轩虽曾先后来汴主持业务,但均因沾染鸦片嗜好,精神萎糜,对老宝泰的经营管理方面无所作为。不久又在故乡相继去世。从此老宝泰业务每况愈下,无复旧时规模了。
从沈云裳、沈吉轩去世之后,老宝泰业务由赵冠卿、陈拱壁等主持一切。时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初,河南地区又介南北之间,大军云集,咸菜销路甚广。年销量约达九十八万斤,当时,老宝泰酱菜外运亦遍及全省各地,甚至南洋各国,国内西达陕卅、观音堂,东至马牧、商丘,南及漯河、驻马店一带。老宝泰为了争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在民国初年,又在开封大南门外增设宝泰号门市部一处,在大南门里又设酱作坊一处,从当时老宝泰的生产规模来看,业务是大大发展了。但是生产分散,制度松驰,形成了一个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
一九一八年,沈安卿受弟兄辈委托来汴生持业务,就针对上述混乱情况,先后裁并宝泰新号、宝泰南号两个门市部的两个酱作坊,由老宝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在老宝泰全店职工的全力支持下,经过三年的整顿和改进,老宝泰业务又健康地、正常地日趋发展了。
与此同时,开封市的酱业发展也很快,由过去的廿余家发展到卅余家,但老宝泰一直稳居第一,甚至老宝泰一家的收入相当其他全部的总和,这个时候,为了保持地位,还需另找市场。因此于一九二九年老宝泰凑资两万元,在郑州开设老宝泰郑州支店,设有零售门市部三处,酱作坊两处。郑州支店的生产规模,仅次于开封老宝泰总店。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前夕,老宝泰来汴、郑两地总分支机构积累的资金总额约达二十六万元,主要产品的年产量约为:各种酱菜、咸菜六十五万斤;五香大头菜二万五千斤;各种酱油、香醋十六万斤;西瓜豆豉四万斤;仿绍酒一万五千斤;香乳、臭乳十五万块;各种糕点十二万斤。
全年销售总额约四十二万元左右,酱、果两作坊的生产人员三十余人,全店管理人员及营业人员四十余人。当时生产正常,每年都有积累。
但是,好景不长,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炮火终于在一九三八打倒了开封。当时开封市规模较大的公司、工厂、商店大半受其摧残和破坏,老宝泰的三个门市部和酱、果两作坊无一幸免。总计损失的商品、现金、成品和其他原材料等约计一万五千元。日伪盘踞开封达七年之久,其间被敲诈勒索的损失更难数计。
在开封沦陷以后,老宝泰郑州支店经过日机的几次轰炸,又遭汤恩伯驻军的两次洗劫,所有资金损失殆尽。当时老宝泰汴、郑两地的残余资金已不足两万元,不得不紧缩开支以图苟延,两地职工由八十余人裁减至二十余人。
抗战胜利以后,汴、郑两地国民党驻军敲诈人民的手段愈来愈恶,派款的花样愈来愈多。其中派款较大的有城防木料、公粮、军用草料等。老宝泰在三年内战中负担国民党政府的强派勒索可达五千元之巨,当时老宝泰业务一息奄奄,已陷入无法维持的绝境。
一九四八年开封解放,老宝泰在党的关怀扶植下,通过收购大头菜等多方照顾,生产渐逐恢复,旧时职工也陆续回号服务。但是郑州支店由于过去损失过重,解放后,对恢复支店生产方面也不够积极主动,终于在一九五一年因无法维持而申请歇业。
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全面改革高潮时期,老宝泰与同业一起在当时国营零售公司的领导下,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企业改造的同时,参加了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光荣行列。老宝泰从此走上了新生的道路。(1961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