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开封

寻根问祖到开封

2014/6/18 14:34:08 点击数: 【字体:


    客从何处来

   
6月14日,记者在我市包公祠附近的一处住宅中见到了河南省史志协会原副会长沙旭升。今年64岁的沙旭升退休后,依然潜心研究姓氏渊源,为开封的文化事业献计献策、奉献智慧。如今,已是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的沙旭升提起他心爱的事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一见面,沙旭升便向记者提问,“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又来自何处?你是不是首先回答,我姓什么,叫什么,老家在何地 ”。见记者点头称是,沙旭升说,“寻找自己来自何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姓氏追寻。姓氏,用一种最古老的标志,提示着你的血脉、你的祖根。千百年来,许多人费了大力气,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家谱,为的就是知道那带着血脉和灵魂深处的根在何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她浩浩荡荡滚滚东流,泽被千里,在中下流域为我们的先民造就了最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个区域也是大大小小战争争夺的沃土,先后成为中国20多个朝代的都城,被历史学家称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按照统计,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姓氏,有73个源自河南。源自河南的姓氏人口占中国汉族人口的80%以上。基于此,姓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寻根溯源的活化石。而古都开封,更是港澳台同胞以及居住在海外华人先祖深情眷念的土地,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最浓厚的“寻根情缘”。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港澳台同胞及居住在众多国家的客家人纷纷回到古都开封寻根,寄托怀念故土、缅怀祖先之情。这20多年,“世界魏氏宗亲总会”、“台湾丘氏宗亲会”、“新加坡蔡姓宗亲会”、“菲律宾何氏宗亲会”、“泰国杨氏宗亲会”等上百个客家人社团来开封寻根谒祖。说起这些姓氏与开封的渊源,聊起居住在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客家人对先祖深深的寻根之情,沙旭升很是感动,记者的采访也就此展开。

    张氏后人见证两岸骨肉亲情

   
沙旭升的书桌上,放着一沓红蓝相间的航空信。说起这些航空信,沙旭升笑道:“这些信都与我们开封张氏客家这一家族有关系。”

    “张氏极其古老,其公认血缘亲祖是最伟大的亲王黄帝。黄帝之子挥发明弓,被封为监造弓箭之‘弓正’官,赐姓为张。挥之后繁衍迅速,张姓子孙带着神圣的徽记,怀着无限的期望,迈着欢快的步伐,用血与火、弓与矢,写下了一部雄壮的客家播迁史。”沙旭升告诉记者,“早在战国时期,张氏便已经居住在开封,如今张氏后裔已遍布全国各地,人口逾亿人。张氏名人辈出,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俯拾皆是,充分显示了张姓家族武猛之风。而其中与我有书信往来的台湾客家人张明正教授便是我们开封张氏后人。”

    1995年,沙旭升担任省中原族史学术委员会委员,恰巧接到一封从台湾转来的书信。落款为张明正的寄信人自称是张仪、张良的后裔,祖上曾在开封住居。沙旭升接到这样一封书信,很是激动,“这可是开封张氏后人第一个来寻根的客家人啊”。尽管还未与张明正谋面,但沙旭升查找史料,几经周折,终于查清了张明正系唐代汴州浚仪人张伯纪的后代,并将考证资料寄到台湾。

    “其实张明正手中的族谱记载与史实有些误差。”沙旭升说,“他们族谱记载是张氏祖先自唐代河南祥符县迁来,但当时并没有祥符县,只有浚仪县,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浚仪县才改为祥符县。”

    西汉初始元年,挥第87代世袭孙由陈留(今开封陈留)迁往吴郡(今江苏苏州)。挥第102世孙张伯纪于唐669年由河南省浚仪县出发,随同开漳圣王陈元光征闽而落籍,第7世又搬回河南居住,至第13世孙(或第19世孙)因元兵追杀南逃,后世孙入赘诏安县官坡乡张廖家,而创立张廖衍派,为台湾张廖简家族之源头。

    经过沙旭升的考证,这些翔实的资料,可靠的源流,让张明正激动万分,随即给沙旭升写信表示感谢。由于他们都对姓氏有所研究,共同话题很多,几番书信往来,沙旭升与张明正成为好朋友。1996年,郑州召开首届“豫闽台”国际姓氏研讨会,张明正与沙旭升均应邀参会。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会上,张明正的发言特别动情,引来阵阵掌声。为支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研究,台湾各界纷纷捐款。会后,张明正专程来到朝思暮想的祖籍地开封,像回家一样饱览开封名胜古迹,又专赴兰考拜谒张良墓。

    张良墓在兰考县曹新庄,高15米,周长30米。“一入兰考县,张明正就十分激动,说张良为兴汉三杰之一,张良先祖张仪也是开封人。”沙旭升回忆道。到达墓区,见到周围遍植松柏,环境幽静,张明正热泪盈眶地说:“这就是我们要拜谒的张良墓,留侯在兰考县白云山终老,下葬此地。”张氏后人看见台湾张氏后裔寻根至此,也十分激动,一起深鞠躬拜谒张良墓。

    千里寻根只为情

   
说完台湾客家人张明正教授的寻根故事,沙旭升笑问:“《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你看过吗?咱开封有个延庆观,你知道不?”不等记者说话,他又接着问:“延庆观是怎么来的,与历史上哪个名人有关,又与客家人有什么渊源,你知道吗?”

    见到记者点点头又摇摇头,沙旭升笑了。“这延庆观,原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喆(一名王重阳)而兴建的。金末重阳观已毁。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历时近30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又毁于兵火,仅存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更名延庆观。玉皇阁系观内原存斋堂,因屡遭水患,基部宇末地下三米多深,经挖掘整修,恢复了原貌。建筑共三层,通高18.25米,全用青砖、琉璃构件仿木建造,不是梁架,颇似一座蒙古包,内供明代真武铜像一尊。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观很小,占地不到4亩,但千万不可小瞧它!”沙旭升说这番话时,底气很足,“你想,古代的开封城连皇宫王府都被埋在了地下,当时‘广袤七里’的延庆观能在地面上留下一部分,已比皇宫王府幸运多了,算是个奇迹!”

    说了很多延庆观的故事,记者有些纳闷,这王重阳、丘处机与客家人有何渊源?看出记者的疑惑,沙旭升说:“丘、邱二姓同源,一说发源于山东,一说发源于河南,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下传18世丘和,丘和居开封林村,丘和裔孙丘茂千为避乱自河南开封迁至福建今上杭一带,这是有关丘氏入闽的最早记录。北宋中叶,河南丘沐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沐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丘姓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沐秀派下。清雍正时期,为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丘姓历史名人众多,主要有丘灵鞠、丘行恭、丘光庭、丘处机等。 1997年,台湾桃园县客家人世界丘氏总会副理事长邱正吉便到开封寻根,并游览延庆观。”

    说到此处,记者才恍然大悟。听沙旭升讲起邱正吉到开封寻根的故事。1997年夏,台湾邱正吉一行到开封寻根。先找到市文化局,后经市文化局推荐找到了沙旭升。见面寒暄后,邱正吉说道:“我曾到山东寻根,但没有找到与丘姓任何有关的遗址,据说开封延庆观是丘处机依师遗嘱所建,我们就过来看看能不能找到与丘姓有关的遗址。”

    听完邱正吉先生的介绍,沙旭升便请邱正吉稍坐片刻,翻出资料,就丘、邱姓氏与邱正吉进行交流。“我把丘、邱二姓渊源一讲,邱正吉不时点头称是。当听到我说丘氏子孙从18世至31世,一直居住在开封(今启封),就在今天朱仙镇一带,顿时面露喜色,直说要去朱仙镇、延庆观看一看。”

    后来,在沙旭升的陪同下,邱正吉专程前往延庆观参观。“参观完延庆观,邱正吉便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修缮一下延庆观,建立一个丘处机祠堂。”

    忘不了的祖根情怀

   
1987年和1989年连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的林荫华先生,系新加坡东风集团董事长。他本是福建同安人,寻祖心切,1996年3月偕夫人来开封寻亲。之所以到开封,就是因为他手里16个字的线索“吾家基宇,屯亩开封。历彬启正,理学迪光”中有“开封”二字。林荫华到汴后,在我市对外友好协会安排下,沙旭升陪同林荫华专门赶到杞县寻根,最终在林寨村找到同一家族“九牧林家”后裔,圆了林荫华寻祖之梦。后来,林荫华捐资10万元港币修建林寨小学,还专门从新加坡发来传真:“我们非常感动。炎黄子孙的文化,把我们林氏兄弟姐妹儿孙凝聚在一起,虽然离别千里万里,感情浓厚如故,这景象将永远留在心里。”

    1993年,台湾“全球董杨宗亲总会”委托湖南大学的杨布生教授来汴研究、考证开封天波杨府与台湾杨姓的历史渊源。沙旭升与杨布生教授促膝恳谈,借助史料进行分析交流,并最终达成了共识。

    2003年11月23日,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博士为名誉团长、世界华人慈善基金会主席李贵臣为团长的“爱我中华走进中原”中原寻根代表团莅临开封市。“从11月23日至25日,我两次与孙穗芳博士谋面,就孙中山先生的祖籍和家世源流问题展开交流,并根据我手头掌握的历史资料及家谱资料,考证孙中山祖籍。考证出八代源流,弥补了孙氏族史明代资料的缺失,孙穗芳博士比较信服,确认了孙中山祖籍在开封。”沙旭升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配合海外客家人、港澳台客家人来中原寻根,沙旭升先后为新加坡、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以及港澳台和国内十多个省市的上百寻根人员提供了服务,其中不乏著名企业家、海外宗亲社团、著名学者、国家政要及知名人士。寻根人的姓氏与开封的渊源,这些后裔的寻根之情,已经化为一种动力,激励着沙旭升的学术研究,促使他对此更加孜孜以求。多年来,沙旭升在《寻根》、《敦睦侨刊》、《台湾源流》、《美国石氏会刊》、《台湾全球魏氏会刊》等寻根刊物发表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研究文章30余篇,其中多篇被收入重点院校学术文库。

    说到哪位寻根者让他印象最为深刻,沙旭升笑道:“无论是哪一位寻根者找到我,希望我能提供帮助的,无论寻根成功与否,他们那种深深的族根情怀不仅让我甚为感动,也让我收获了此生最大的财富。”

    开封是客家人永远的家

   
“客家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开封是历次客家人迁徙的主要出发地,是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祖根地。他们因中原战乱而南迁,披荆斩棘,开山造田,落地生根。”沙旭升说。

    “在历次大迁徙过程中,客家人锤炼出了爱国爱乡、刻苦勤俭、坚韧不拔、开拓进取、重教崇文、团结互助的客家精神,这与现在开封人依旧血脉相承。” 沙旭升说,从开封走出的客家人仍然保持着先辈传导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有着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保持个性、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其中不仅隐含着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思想境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粹。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也是中原文化影响中华民族文化构建的基础元素,它通过一种强大的辐射能力,不断地同化和融合着其他区域的文化,成为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可以说客家文化、中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人最重要的祖根地。我们举办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毫无争议。而且对于弘扬优秀的客家文化、提升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提升开封在海外华人中的美誉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文化开封、厚重开封、美丽开封将是海内外客家人永远的家。”作者:岳蔚敏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开封日报(2014-06-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