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的崇道
2014/12/4 10:06:5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北宋时代的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以“崇道”而著称的皇帝,他的“崇道”,又和一位名叫林灵素的道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哲宗赵煦的弟弟。据说赵佶出生那天,其父神宗梦见李后主前来托梦。他被起名为佶,取强壮健硕之意。1093年,赵佶被封为端王,时年11岁。赵佶为端王时,其纨绔特征早已传遍朝野,“所事者惟笔研、丹青、国史、射御而已”。后来哲宗赵煦突然死亡,没有儿子。按年龄的长幼、血缘的亲疏等封建礼法,赵佶是不应被立为帝的。况且,宰相章惇也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神宗的皇后向太后还是力排众议,硬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赵佶在其统治期间,除了对朝政无兴趣外,在绘画、诗词、书法、蹴鞠、花石、鉴赏、收藏、音乐等方面均有涉猎,尤其在书画上造诣很高。在绘画方面,他主要擅长画花鸟山水,将“院体画”推向了历史的高潮,其风格和观念影响了以后我国八百多年的花鸟画写实手法。赵佶还以书法见长,他所独创的“瘦金体”,广为后世所认可。每当赐宴时,赵佶向群臣宣示新作,群臣马上“起立环视”,齐赞赵佶的作品为“天下之至神至精”。
赵佶登基伊始,有人援引《周易》中的“丰亨,王假之”、“有大而能兼必豫”,来说明他的治世是太平盛世,而作为君主的他则有权尽情享受物质生活。赵佶欣然同意,随后“疏斥正士、狎近奸谀”,“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导致“巫风、淫风、乱风三风并起”。不久,蔡京父子、童贯等人接连报告说,自赵佶即位以来,出现了“黄河清”、“禽产凤凰”、“牛生麒麟”等大量“祥瑞”,还有人挖出了刻有“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九字的“秦朝玉玺”献上,让赵佶非常满意。
在众多的“祥瑞”出现后,赵佶更开启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崇道”高潮。据赵佶说,他在没即位之前,老子就给他托过梦说:“汝以宿命,当兴吾教。”政和三年十一月,赵佶去祭祀,蔡京之子蔡攸随行。半路上赵佶突然说,他看见天上“有楼台”。蔡攸经过一番观察后说:臣也看见了。赵佶问:“见人物否?”蔡攸答称:“有道流童子持蟠节盖,相继而出云间,衣服眉目,历历可识。”赵佶马上把此事称为“天神降临”诏告天下,还在“天神降临”处建筑道宫以示纪念,又创作了《天真降灵示见记》刻在石碑上。
此后,赵佶在全国大修宫观,里面要供奉“长生大帝君(即赵佶的化身)”圣像,导致“神霄玉清之祠遍天下”,靡费国资不计其数。赵佶还在道教八卦所列的京城“艮位”修了一座山名艮岳,占地方圆十余里,耗时六年之久,为此征集“花石纲”,闹得民怨鼎沸。赵佶没事儿就到这些宫观中游玩。一次出游,他对左右说:“古时秦始、隋炀盛夸建筑,就使繁丽逾恒,恐未必有此佳胜。”左右高声说:“秦、隋皆亡国主,平时所爱,无非声色犬马。陛下鉴赏,乃是山林间弃物,无伤盛德,有益圣躬,岂秦、隋所可比拟?”赵佶说:“朕亦常恐扰民,只因蔡太师查核库余,差不多有五六千万,所以朕命筑此宫,与民同乐呢。”
赵佶还热衷于为道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又仿照朝廷官吏品秩,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其中级别最高的称“金门羽客”,随身带金牌,可直接出入禁闼。此外,他还大兴符箓道法,同时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开展道学研究。赵佶将《亢桑子》、《文子》列入国子学,与《庄子》、《列子》并行,又亲自为《道德经》作注,并像儒家科举一样举办考试,选拔道学人才。赵佶还下诏“天下搜访道家遗书”,组织人力大规模编纂、刻印的《万寿道藏》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全藏刊板,《道典》、《道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叙述道教历史的巨著,遗憾的是今已失传。
赵佶统治时期,许多道士受到他的慷慨赏赐,其中以林灵素为甚。据说林灵素见到赵佶后一眼看出他是“上帝长子长生大帝君”临凡,又说自己的真名叫“褚慧”,为神霄教主兼雷霆大判官,是上天派下来辅佐“上帝长子”的,还说太子是天上的龟山罗汉尊者,蔡京为左元仙伯、童贯为飞天大鬼母……赵佶立即赐林灵素为“金门羽客”,“尊为己师”。不久,赵佶就自称“昊天上帝元子”、“教主道君皇帝”。林灵素又说“佛教害道”,赵佶马上接受,说佛教为“金狄之教”,下令僧人的服饰、名称、礼仪、言行,一律“改从中国”——佛要改称大觉金仙,菩萨改称大士,罗汉改称尊者,和尚改称德士,寺改称宫,院改称观,而且要求僧侣学习道教经典。
在赵佶的支持下,林灵素权势熏天,甚至“道遇皇太子弗敛避”,引起统治集团的不满,加上“求雨”也不灵验,结果被赵佶“斥还故里已死”。不久,在与北方新崛起的金朝的战争中,宋朝战败,赵佶成为俘虏,但他“仍穿着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保持道士的装束,表明他的崇道思想始终未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1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