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走进焦作 >> 印象焦作 >> 浏览焦作

山阳故城:一个没落王朝折射的辉煌

2013/9/23 16:43:07 点击数: 【字体:

  一个人的起落,一个家族的浮沉,一个王朝的兴衰,造就一座城市鲜明的历史。

  山阳故城内涵丰富,与一个帝王有关,与一个家族有关,与一个朝代有关,而这一切都与焦作最辉煌的古文明有关。2006年5月,山阳故城被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在价值得到了再次认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山阳故城的魅力。

  上期,我们报道了早商府城遗址,它是焦作地域文明的起点,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山阳故城则是焦作最辉煌的古文明的象征。

  “山南水北之阳,山北水南之阴”,因而焦作亦称“山阳”。在记者看来,“山阳”的称呼不同于焦作的别称“怀川”、“覃怀”,前者的厚重远超后者,“山阳”是焦作与生俱来的味道。

  一个人与一座城

  山阳故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2000余年。山阳故城最辉煌的时期在东汉,因一个命运多舛的帝王的到来而变得鲜明、生动起来。

  公元220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刘协屈辱地离开京城许昌,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大舅子曹丕。他虽然聪明睿智,也有抱负,但一根柱子怎能撑得起一座即将倾倒的皇宫?从此,他的称号由“皇帝”变成了“山阳公”。

  请看,这就是“山阳公”曾拥有的城池:山阳故城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约5000米,四周有护城河,北城墙长1850米,东城墙长1350米,西城墙长1000米,南城墙仅剩两端约200米,系夯筑而成。

  “山阳公”从京都带来了全国先进的文化,用以滋养山阳城。相传刘协被贬山阳以后,以行医为业,造福山阳百姓,曾多次到云台山附近采药。在今天百家岩上嵇山亭内的石刻画像中,就有“山阳公行医图”。因刘协所医之人存活者甚众,百姓皆感激涕零,不少地方为他建庙立碑,以示纪念,刘氏子孙也将医术代代相传,为后人景仰。

  刘协死后,他的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依旧以“山阳公”的身份生活在这里,然而,他们的身份决定了日渐坎坷的命运。于是,刘协后裔一部分去了日本,一部分选择了其他生路。因而,山阳故城经历了东汉、曹魏的辉煌时期后,南北朝时期开始颓废,唐代便成为一片废墟。

  陶仓楼的昨天

  密集出土的陶仓楼为焦作辉煌的汉文明找到了最佳佐证。

  在焦作汉代墓葬中,已出土的堪称精品的陶仓楼有30余座,其中于1996年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高1.92米,宽1.68米,是目前焦作出土的最大陶仓楼。2008年年底出土的又一座陶仓楼,虽高度不如1996年出土的陶仓楼,但做工精美,可称之为“华夏第一陶仓楼”。2009年,又出土了一座通体彩绘陶仓楼,更加令人赞叹。这些文物部分曾多次出国巡展,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考古专家们推算,这些汉代建筑实际高度约30米高。我们可以想象,一座30米高的建筑矗立在1800年前的汉代,该是多么壮观呀!因而,有人称,焦作是“中国摩天大楼”的故乡之一。

  山阳故城废弃于唐,那曾经彰显财富与地位的一座座高楼大厦也废弃了。

  大遗址保护的梦想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走到今天焦作东五里堡村与孔庄村之间的路上,遇到了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用土块儿垒城玩耍。孔子师徒行车至此,两个小孩也不让路。孔子下车责问两个小孩,两个孩子答道:“自古至今,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为车让路的道理?”孔子听后深感有理,便命弟子驱车绕“城”而过。这便是“孔子问礼”的故事。

  无独有偶,在“孔子问礼”后2500年的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绕城而过,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南水北调工程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为顾全这一大局,不少相关地区、不少相关部门都为它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和牺牲。但是,为了确保河南境内的山阳故城等重要文物遗址不受损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设计方案于2004年8月被修改。

  这一举动激发了焦作人保护山阳故城的决心。2006年6月,山阳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正式启动,最终目的是将山阳城遗址建设成山阳城文化园区,作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半年的建设,该工程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记者来到山阳城遗址处,看到高高的双阙已树立在遗址的四方,由仿古的青砖砌成,其中前门的双阙分别书写着“山阳故城”和“河朔名邦”字样。

  山阳故城的保护、规划任重道远,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困难。然而,当南水北调大运河静静地从焕发新颜的山阳故城边流过时,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焦作日报(2009-12-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