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殷都河内在朝歌。《汉书·地理志》: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殷之旧都在朝歌。汉战争时,赵将司马卬被封为殷王的记载,再次证明河内在朝歌。“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见《覃怀志·古事》)。
二、汉高祖二年,河内郡迁至武陟老城。《覃怀志》记载:“高祖既定魏,魏王豹将兵徙下河内,掳殷王卬,置河内郡。”高祖既定魏是在汉高祖二年。《中国地名大辞典》:河内郡“汉时郡治在怀县,在河南武陟县西南……”即今天的武陟县老城村。汉时河内郡城很大,据《汉书·及黯传》记载,在汉时这里曾失过一次火,烧了千家。
三、永嘉之乱后,河内郡迁至野王。永嘉,是晋怀帝的年号。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晋京师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刘曜攻打河内是“永嘉之乱”的一部分。“刘曜攻河内太守郭默于怀,列三屯围之,默食尽,送妻子为质,请籴于曜,籴毕,复婴城固守。曜怒,沉默妻子于河而攻之”(《覃怀志·古事》)。河内太守郭默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逃出河内。“永嘉末,没于刘聪、石勒”(《怀庆府志·沿革志》)。永嘉共有七年,河内郡迁徙到野王当是此年。
四、河内郡县同驻野王。《隋书·地理志》:“河内郡,治河内县,旧曰野王,隋开皇十六年改焉。”野王县改为河内县,是在隋开皇十六年。河内县建县之后,也几兴几废,几分几合,一直沿袭到1927年分为沁阳、博爱两县。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634年)到1927年,河内县存在的时间有128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