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焦作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2018/7/20 17:19:10 点击数: 【字体: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柴战柱在创作绞胎瓷作品
  
  从18岁时的一名普通的烧炉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柴战柱用了36年。36年的华丽转身,源于他对绞胎瓷事业的执着和付出,源于他对于绞胎瓷艺术的热爱与痴迷。
  
  记者了解到,在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柴战柱作为“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河南唯一一位传承人入选。另外,由柴战柱创作的绞胎瓷作品《中华龙》《硕果累累》入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九年级下册《美术》电子教材中。“龙是华夏的图腾,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精神的创造,符号的创造,本作品便是以中华龙为基本造型,混合两种不同的泥,流露出自然的纹路,祥云般的花纹,表现出云龙在天,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在焦作的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展厅,柴战柱向记者介绍了他入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中华龙》作品。
  
  绞胎瓷源于唐,兴于宋,亦称“搅胎瓷”“透花瓷”,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一瓷一品、不可复制,故有“瓷中君子”之称。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不同色调的坯土料分别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调的坯泥擀成板块,相互叠合,再进行绞揉、切片、拼接、贴合、挤压,制作成型,然后上釉烧制。绞胎瓷的纹路分自然纹与规整纹两类。北宋时期,重要窑址在焦作修武当阳峪,人们评价绞胎瓷:“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凝如脂,润如玉。”北宋靖康之变后,绞胎瓷的烧制戛然终止,其烧制工艺消逝在历史的风烟中。目前,古代的绞胎瓷名品在国内外仅存60余件,成为稀世珍宝。
  
  “在北宋已享有盛誉的绞胎瓷在失传近千年后重新问世。”2002年5月6日,这一消息在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一套早间新闻播出。焦作绞胎瓷传统工艺技法研制成功的喜讯让陶瓷界为之振奋和欢呼,熟悉柴战柱的人都知道在绞胎瓷制作技艺的恢复中他付出了太多精力。
  
  可贵的是,自2002年,绞胎瓷烧制技艺恢复之后,柴战柱并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继承,他认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是发展的真谛所在。于是柴战柱一手抓传统,一手抓创新,在继承绞胎瓷传统和确保其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大胆引进其他艺术门类的经验,在造型、釉彩、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
  
  柴战柱和他的团队在绞胎瓷研发与生产中引入了彩绘、浮雕、透雕、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使绞胎瓷获得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在烧制方法上,他们大胆运用新工艺,不仅成品率高,产品成色好,能实现鲜亮如玉的效果,基本上解决了传统绞胎瓷在高温下易崩裂和难成大器的问题,而且这些创新举措也更符合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和需求。
  
  目前,柴战柱和他的团队已研发并生产出内容涉及焦作山水、历史人物、经典故事、山水花鸟、风土人情等上百个花色品种,其作品主要分为绞胎陶艺、绞胎美术瓷、绞胎瓷韵画、绞胎瓷雕、绞胎雕塑艺术瓷、绞胎绞釉瓷等八大类,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瓷器制作具有长久性、传承性、产业性的特点。景德镇仅瓷器产业一年就创造上千亿元的产值,带动数十万人就业,河南禹州瓷业产值一年也有上百亿元。而绞胎瓷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审美取向与收藏价值,我们已经恢复了它的制作技艺,接下去就要努力将其发展成一项文化产业,积极打造成为焦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柴战柱说。
  
  如今,柴战柱围绕做大做强绞胎瓷产业,制定了打造名窑、名瓷、名家、名作的发展思路。他也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化古为新,开发出更多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产品。同时,鼓励和带动更多人从事绞胎瓷研发和生产,力争在五到十年内让绞胎瓷作坊达到几百家,形成产业群落,壮大产业规模。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