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焦作

【文化中原】太极拳的教育功能

2014/11/22 17:48:26 点击数: 【字体:



    当代社会,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显著作用已经深入人心,并因此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实际上,太极拳的功能远不止于强身健体,它更具有修养身心、教化社会的功能,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育人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的太极拳尚有待于更多的爱好者去充分认识和深入发掘,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太极拳是一种“武艺”,一种“艺”,一种“载道之艺”。 中国古代的“艺”,一般都是需要人身心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古人修养身心、培育才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具体活动来修养身心,通过修养身心来培育才能。《周礼》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把“礼乐射驭书数”六艺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太极拳秉承了古代“六艺”的思想,是一种“载道之艺” ,一种培养、教育人的手段和方法。

【文化中原】太极拳的教育功能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本来具有完善的本性,天赋的良知良能。然而由于气质形体、生理禀赋的局限,内心情绪欲望的扰动,外部社会环境、风俗时尚的诱惑,使人忘了自己的本性,不能遵循自然规律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认识到宇宙生命的天然法则,循序自然规律去生活,恢复自己的天真本性。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率性、尽性、成德、达材”,这样修养教育出来的人,被称为“君子、仁人、大人、圣贤”。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就是说,君子是情绪稳定、内心平静、心胸坦荡、一身正气、充满爱心、胸怀天下、人格完善的人。这个目标,也应该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教育应该追求的。

【文化中原】太极拳的教育功能

    《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要想修养成为君子,需要明礼,知理,修己以敬,循理而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王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中国先贤贤历来强调学问修养要学而时习、变化气质、知行合一。而“艺”就提供了一种实践的途径。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学拳须知”中说: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拳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把“游于艺”,作为人学道修身的一个重要环节。朱子说:“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王阳明先生说:“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艺是需要人全身心投入、参与的活动,,后世的琴、棋、书、画、文艺、武艺乃至现代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广义上都属于古代“艺”的范畴。

    艺以载道为贵,古代的艺之所以能够修身育人,是因为它是先贤在对人“身心性命之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道进乎技、寓道于艺的产物,是“至理所寓”的活动。“艺”以“道”为指导,它遵循的是道的规律,体现的是道的要求。游于艺,可以使人收敛身心,凝聚精神,从而通过“游艺”而“入道”,是人学道修身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
【文化中原】太极拳的教育功能


    太极拳便是这样一种载道之艺。它是前人在对宇宙自然、身心性命、气血运行、生理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运动。从起心动念开始,要求人举手投足、一招一势都去遵循自然之道。用现代的语言说,太极拳是一种修炼身心的方法、一种育人的艺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太极拳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在习练过程中使人其乐融融,不知不觉地变化气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文化中原】太极拳的教育功能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指导,是实践、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学太极拳不可不敬”。学太极拳需要从认识入手,从心开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练习太极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明理学拳,学拳明理,拳艺和思想相互促进,修炼身心、变化气质、完善人格、养浩然正气。

【文化中原】太极拳的教育功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硕果,一种可以广泛实践的学问,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今天,太极拳发挥修身养德、教化社会功能正当其时。对个人,太极拳可以修身养德,变化气质,完善人格,养浩然正气;对国家,太极拳可以教化社会,移风易俗,弘扬正气,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太极拳的价值和作用,需要我们现代人重新去认识挖掘,发扬光大。马东方(作者系黄河科技学院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文化中原》杂志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