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有一处明朝时的祠堂,为乡贤王公祠堂,因有明代浙江名宦王铎,明代金榜题名的进士王愈、王懋、王璠而规模较大。乡贤王公祠堂也称府城王氏祠堂,为一处二进院落,由照壁、山门、东西厢房、月台、拜殿、大殿、二门、后殿组成,为明代建筑群,以后多次修葺。祠堂内有明朝皇帝宪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赐府城王氏“三世黄堂”匾。“三世”指王铎为祖、王懋为父(王愈为王懋兄弟)、王璠为孙。“黄堂”,三代人,均经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可谓光宗耀祖。虽然王铎没有“金榜题名”,他只参加了乡试,没有参加殿试,便为官上任,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却参加了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金榜题名,取得当时最高的功名进士身份。因此,留下了“一门金榜兄弟子,三世黄堂祖父孙”的美誉。在府城街道,至今还有《集贤村书院题名记碑》碑刻,为大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六月十九日刻碑,现存焦作市博物馆。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正规的考试分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经过这三个级别的考试,成为社会公认的精英人才,从此走上仕途,分配工作,大多为官。王愈、王懋、王璠均参加过三级考试,最终,在殿试中,王愈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王懋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王璠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人金榜题名,从此走上仕途,开始他们外地为官的生涯。王愈在江西省为监察御史;王懋先后在广东、北京、山东、陕西任职为州判、知县、知府;王璠先后在四川、安徽任主事、知府。
王铎,王氏三进士的长辈,字雪屋,修武人,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丙子举人,做教官,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由教官升浙江金华府知府,严厉明断,吏畏其威,民怀其惠,百姓绘图祀之。王铎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逝世,葬于府城村。王铎在任时,明辨是非曲直,办事严厉,使贪官污吏有所收敛,百姓得到实惠。
王愈,字希贤,王铎三子,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丁酉科举人,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戊戌科进士,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郞,任江西省监察御史,刚直不避权贵,劾总戎冒功受爵,忤旨死,后平反。修武县明朝在外为官的名臣中只有四人,王愈为其中之一。
王懋,为王铎四子,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庚子科举人,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甲辰科进士,为二甲,赐进士出身,授中议大夫,赞治尹。初授化州(隶属广东行省)州判后任通州(北京)州判,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升任山东海丰县知县。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大计天下郡吏,命举治行卓异者,杨瓒、王懋、叶锡、赵亮四人,赐锦衣一袭,楮币五百贯,晏于礼部。后升西安府知府,西安大郡,庶务蝟集,剖断如流,事无雍滞,因病辞官,多次受到皇上嘉奖与敕封,在修武县乡贤祠中供有神位。王懋去的地方较多,从广东到北京,又到山东、陕西,他勤奋工作,做事有条不紊,效率很高,处理公务,从不积压。这种工作务实、有效的官,受到当时皇帝的嘉奖。
王璠,字文玙,出生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王铎的孙子,王懋的长子,自幼聪明好学,学识渊博。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乡试亚元,为乡试第二名。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庚辰进士,为二甲,赐进士出身,授亚中大夫。初任刑部四川司主事,究心律学,凡有疑狱,必反复推明,必得其直,用刑平恕,不滥及无辜,有法所不容者,虽权贵亦不轻贷。得诰后升刑部员外郎,后擢升安徽安庆府知府。召耆老于堂,恳求民隐,强者锄之,暴者抑之,弱者抚之。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士风丕振。安庆之士称之曰吾之贤大夫也,安庆之民颂之曰吾之贤父母也。后辞官,安庆之民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夹道挽留。归家后以山水自娱,触景赋诗,与陶彭泽、李盘谷颉颃,前后有诗文若干。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十七日卒于正寝,享年63岁。王璠,身为官宦之家,耳濡目染,为官清正。任职刑部四川司主事时,认真研究法律,审案注重证据、合理性,慎重判案,依法办事。一路走来,当的官是为百姓负责,为国家负责,为社会造福。其所为,深受百姓爱戴拥护。
王氏三进士,死后均葬于府城街道。作为明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一心为民,坚持正义,勤勉工作,公而无私。他们的前辈王铎也是如此,王铎身为教官,对自己的后人,教育得很成功。培养了三名好官,也有孝顺、乐于做善事的其他后人,这使王氏祠堂成为乡贤王公祠。作为官员,他们是明朝的清官,他们这种刚正不阿、办事廉明的做法,今天我们依然需要。1982年,王愈墓、王懋墓、王璠墓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作者:赵德芳【原标题:焦作明代府城三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