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为喜迎党的十九大,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与河南文化信息中心联合推出【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豫”见非遗之系列报道,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激发人们的文化热情,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刀与板·色与纸的对话——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北宋东京汴梁城中,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后于明、清两代,在其城南45里的朱仙镇兴盛起来,最多时,作坊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衰落,大多数作坊又迁回开封城内,开封城又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产、销售中心,“天成”“云记”“汇川”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朱仙镇木版年画是集体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优秀民间艺术的文化遗存。
鲁迅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神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刻板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武门神常是忠臣义士或各类英雄好汉,文门神中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房门上常贴的门神也不尽相同:已婚子女辈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的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垂髫孩童居室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每一块刻版,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
在色彩方面,朱仙镇木版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为主,印制时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多达9遍。
【传承人】
“要把70年的经验和手艺传承下去”
近十几年间,在开封博物馆一楼北厅,参观者经常会见到一位年逾九旬的老者,精神矍铄、和蔼可亲,一直在耐心细致地指导着徒弟刻版、印画。参观者经常好奇地过来问长问短,当了解到老者的身份和他从事的行业后,他们往往满怀崇敬地啧啧称赞。
这位老者是91岁高龄的郭太运先生,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岁入开封“云记”门神店当学徒。“云记”老店当时是开封城中最著名的门神(年画)作坊之一。掌柜刘子云,祖辈一直经营年画,店内门神(年画)领做师傅为李景运、宋金明,刻版领做师傅为张文礼,红纸(染纸)领做师傅是徐乃礼。他们都是朱仙镇最有名的师傅。郭太运当时即从师于这几位老艺人。在云记学徒三年,四年出师,成为几十个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1983年,开封市成立了“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郭太运任古版研究室主任,并与专业人员一起,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资料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目前,朱仙镇的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内收藏有明代年画雕版2块、清代雕版23块、民国时期雕版28块,馆内还存有日本友人捐赠的中国清代以来的木版年画1055幅、清代双面年画古雕版2块等。
郭太运先生雕刻技艺精湛,调制色彩艳丽、庄重浑厚,有别于其他地区,极具中原乡土气息。至今郭先生已从艺七十余年,是开封朱仙镇年画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他没有那些有传男不传女、传子孙不传外等狭隘、保守的思想,坚持到开封市博物馆带徒授艺,要把自己的所有的经验和手艺完整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