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文章

“豫”见非遗之唐三彩

2017/9/28 17:38:03 点击数: 【字体: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为喜迎党的十九大,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舆论氛围,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与河南文化信息中心今日起联合推出【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豫”见非遗之系列报道,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激发人们的文化热情,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匠人手中的盛唐风韵——洛阳唐三彩

“豫”见非遗之唐三彩

    唐三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统治时期,它伴随着华丽无比的凌罗绸缎,沿着风沙迷漫的“丝绸之路”和惊涛海浪的水路,辗转西传东播,名弛中外。所谓“三彩”,就是在白色素胎上涂以黄、绿、白为主组合的釉色,又表示多彩多色之意。因大批珍品文物在洛阳出土,故又称“洛阳唐三彩”。唐三彩代表了唐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这些艺术珍品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精神追求,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中国陶瓷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豫”见非遗之唐三彩

    【烧制技艺】

    唐三彩的烧造是采用二次烧成法,先将雕塑成型干燥后,入窑以1000℃以上温度素烧,再施以各种釉料入窑釉烧,烧成温度为900℃左右。胎料以当地出产的白色高岭土为主。唐三彩釉属低温透明釉,胎体上的任何疵点在施釉烧成后都会直观地显现出来,因此对胎体要求较高。在釉烧过程中,釉融化后自然垂流,相互浸润,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而且胎釉结合好,釉彩不易脱落,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豫”见非遗之唐三彩

    【古代三彩与现代三彩的区别】

    古代三彩质地疏松,有腐蚀痕迹,往往还有钙一类的锈斑,而现代复制品及商品生产的则无上述特征。古代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而新的三彩则色泽光亮、鲜艳、刺眼。古代三彩中的绿釉,色泽较深、柔和,而新作色泽较淡而沲,缺乏润泽感。古代三彩中的黄釉或红釉多出蚕吐之细丝一样流纹,而新烧制品一般无这种现象。古代三彩釉层较厚,质感很强,而现代的三彩,彩层较薄,这也是区别真伪作品的显著标志之一。古代三彩一般无冰裂纹,而新烧制品往往出现冰裂纹。

“豫”见非遗之唐三彩

    【唐三彩的传承】

    唐三彩的烧制在洛阳延续不断,历代实物考古时有发现。清乾隆以来,孟津南石山高氏家族用小窑烧制唐三彩。这种技艺作为家族秘技单传后人,传男不传女,绵延不绝。建国后,孟津民间艺人高松茂携其子女,应邀到当时刚成立的洛阳工艺美术社,将唐三彩的烧制技艺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从此,唐三彩的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洛阳唐三彩的生产由原来的简单仿制马、骆驼,发展到今天的可以生产人物、动物、器皿、鸟兽、版画、杂项等六大类、数千个品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豫”见非遗之唐三彩

    高水旺,1958年9月出生于洛阳唐三彩发源发现地――河南省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洛阳唐三彩研究院院长,洛阳唐三彩博物馆馆长。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高水旺在全面继承历代传统唐三彩制作技艺基础上,不断研究汉、唐以来的制陶工艺,系统借鉴与吸收了汉、唐彩陶的绘画、石刻、雕塑、印花、堆贴、施釉之艺术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技艺特征。其作品呈现造型丰腴端庄、色彩绚丽多变、装饰极妍尽美、神态自然生动等特点。从选料、造型、配施釉、柴窑烧制、开细片(即“蜻蜓翅膀效果”)和作旧处理等工艺方面,在历代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上实现了新突破,其作品堪舆文物真品媲美,为唐三彩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