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鐢ㄦ埛鍚�  瀵嗙爜    娉ㄥ唽浼氬憳 鎵惧洖瀵嗙爜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文章

保护曲剧的生命力和原真性

2013/8/2 17:33:13 点击数:176 【字体: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中国曲剧”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中国曲剧艺术发展论坛”,9月8日在河南省汝州市举行。与会人士围绕曲剧的美学特征以及曲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保护并不意味“原封不动”

    戏曲理论家田本相表示,曲剧是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雅俗共赏、抒情性强,在民间具有很强的生存力。应关注曲剧的历史研究,加强理论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毛小雨说,曲剧既要保护,更要发展。特别是出现在舞台上的戏剧更需要不断地变化。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景亮借鉴韩国的经验指出,要注重保护曲剧的生命力和原真性,而不是“原封不动”地保护,这样保护只会限制艺人的表演,限制创造,限制艺术的发展。曲剧的生命力在于它独特的个性,在于民众对它的热爱。对于这种最有活力、最有特性的东西,要在实践中保护、在创新中保护。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地方戏研究所所长张大新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只有传承个性才能吸收其他剧种的优长,才能和谐发展,才能实现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的有效跨越,才能迎来曲剧发展的新天地。

    重视资料搜集和整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副秘书长李小菊不无遗憾地说,以往,由于人们对戏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许多珍贵的戏曲艺术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比如,宋杂剧、金院本等许多早期的戏曲表演艺术都已无从考究,人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文献记载来想象古人的表演艺术。文学评论家毛时安说,这种情况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小菊说,要做好曲剧的“档案”工作。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各院团应该重视对经典传统保留剧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尽管一些剧目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些都是曲剧发展史上的重要资料,对于召回老的曲剧观众、培养新一代年轻的曲剧观众,以及曲剧艺术本身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形成多方面良性互动

    “曲剧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观众和市场,但不可陷入市场万能的误区,把剧团的建设、剧种的发展完全推给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政府仍然是曲剧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除财政投入外,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发动社会力量给予资金扶持,动员媒体宣传普及曲剧,帮助曲剧院团开拓市场。努力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曲剧的市场覆盖率。”毛时安说。

    张大新认为,发展、振兴曲剧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文化部门、曲剧院团、研究机构的沟通和协调。毛小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颁布,政府完全可以从法律意义上对曲剧进行保护,并把曲剧演出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把曲剧演出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的成本并不高,是可以付诸实践的。”毛小雨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和2005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表达了人类对文化多样性、差异性的尊重。毛时安说,经济可以全球化,但文化必须多元化。这次论坛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中国曲剧”,正是对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积极响应。本报记者 秦 毅【原标题:保护曲剧的生命力和原真性】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年09月1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缃戠珯棣栭〉鍏充簬鎴戜滑鑱旂郴鎴戜滑瀹㈡埛鏈嶅姟鏈嶅姟鏉℃浜烘墠鎷涜仒浼氬憳娉ㄥ唽绔欏唴鍏憡鍏嶈矗澹版槑鎰忚鍙嶉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鍦板潃锛� 娌冲崡鐪侀儜宸炲競閲戞按璺�305鍙� 閭紪锛�450008
鐢佃瘽锛�0371-86663763 浼犵湡锛�0371-86663763 鐢靛瓙閭欢锛歽xhenan163@163.com
璞獻CP澶�11032303鍙�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