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文章

筝的流派之——河南筝派

2013/4/15 11:26:09 点击数: 【字体:

  

筝的流派之——河南筝派
古筝

    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有浙江筝、河南筝、山东筝、陕西筝、客家筝、潮州筝、蒙古筝、福建筝、伽倻琴(朝鲜筝)。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1. 地域、形成的历史

    河南筝派主要流传于河南省境内。传统的河南筝曲主要来源于“河南大调曲子”。“河南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小曲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来的,后流传于洛阳、南阳等地。清末民初,有人将鼓子曲中易于传唱的小曲、杂调作为民间歌舞踩高跷的曲子,名为“小调曲”,即为河南曲剧前身。之后,洛阳、开封等地的鼓子曲衰微,唯独南阳一支独存,并有新的发展,为有别于“小调曲”而称“大调曲子”或“南阳大调曲子”,延续至今7。其伴奏乐器以古筝、三弦、琵琶的演奏最有特点,另有月琴、扬琴、胡琴、四胡、洞箫、板、八角鼓等。河南传统筝曲就是长时间经历代筝人在大调曲子的基础上不断提炼、丰富而形成的。

    2. 曲目分类及代表曲目

    传统河南筝曲主要可分为板头曲及牌子曲两大类。

    板头曲,是演唱大调曲子前的纯器乐曲,盛行于南阳、邓县、泌阳等地。在大调曲子开场前演奏,作为乐手活手及舞台静场之用(又称为开场或闹台)。乐曲属八板体系,全曲六十八板,曲式结构严谨,其中又分三大类:慢板(一板一眼),代表曲目如:《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苏武思乡》等;中板(一板一眼),代表曲目如:《打雁》、《上楼》、《高山流水》等;快板(有板无眼),代表曲目如:《小飞舞》、《打秋千》等。板头曲也和山东碰八板相同,各件乐器发挥自身特点互为铺垫、烘托。经历代筝人不断加工、提炼,无论在乐曲形象及音乐内容都日臻完善,成为河南筝派中极具代表又富有特点的古筝曲。演奏时也有将曲情相近的乐曲联弹的习惯,如:《哭周瑜》接《泣颜回》、《上楼》接《下楼》、《和番》接《落院》等。

    牌子曲则由大调曲子的曲牌唱腔、间奏器乐化而来,活泼明快有地方特色。不受六十八板的板数限制,在句数上略有增减,同名变体形式居多,代表曲目如:《双叠翠》、《山坡羊》、《剪靛花》等。

    除了传统筝曲外,近五十年来也出现许多以河南筝技法为主的创作乐曲,它们大多是在民间乐曲、河南梆子、曲剧等戏曲曲艺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著名的有:曹东扶的《闹元宵》,任清志的《新开板》、《幸福渠》,乔金文的《汉江韵》等。

    3. 演奏技法特点及旋法规律

    A·技法特点

    由于河南地处中国北方,地方乐种的曲调多高亢悲壮,力度音色对比较大。河南筝亦如此,表现在演奏技法上有以下特点:

    (1)由于传统的河南筝为十六弦钢丝筝,右手为真指甲(或外带指甲),演奏以右手大指大关节快速托劈(或称轮)最为出色,加上大调曲子演唱时的咬字习惯,因此快速托劈第一个音多带音头,节奏型多为,音色铿锵有力,不同于山东较为平均的小关节托劈。如《打雁》:

    (2)河南筝常采用音色富于变化的“游弹”。弹奏时由靠近码子内侧逐渐向岳山方向弹奏,反之亦有。并配合左手大幅度的按颤音,形成音高与音色同时变化之效,擅于表现悲愤细腻的情感。如《陈杏元和番》:

    (3)由于河南筝多使用大指托劈指法或大指托加中指勾组合大撮指法,食指的运用较少,因此弹奏八度合音的剔托指法应运而生。此技法常接大指连托或带上滑的八度大撮指法,保持了弹奏力度的连贯及不连续重复用指的概念。如《落院》、《高山流水》:

    (4)别于山东筝派使用大量刮奏。河南筝曲较少使用刮奏,且多在弱拍(如:《和番》、《汉江韵》),但也有为了特别强调而放在重拍位置。如《打雁》的模拟枪声:

    (5)河南筝曲常使用左手多变的按滑音、按弹音及颤音。按滑音的快慢随乐曲内容而有不同,其中最富特点的为揉弹间奏,使得虚实交错,更有韵味(如:《打雁》的哀鸣声);也常使用按弹音,如由Mi音按出Sol音,由La音按出Do音,再接下滑手法。如《变奏双叠翠》:

    颤音有大幅度的大颤音及同时配合按弹音的小颤音等。如《和番》。

    B·旋法规律

    乐曲中的滑音尤以下滑音居多,这与河南方言多去声字有间接关系(如:《打雁》)。河南筝曲同山东筝曲相同,不进行旋律的变奏,第一、二句基本相似,只有第二句的结尾过渡有为第三句新材料做准备。乐曲中常采用(此节奏型亦为突出重音)等节奏型。演奏时常使用按弹音,如弹奏Sol音常使用Mi弦,虽然音高是相同的,然而琴弦的张力不同,产生一种比较“紧”的音响,并可在Mi弦上使音高产生高低变化,同时搭配左手的按颤形成较为激昂的风格。旋律中多为小二度、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及四、五度大跳音程的进行,曲调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代表性的演奏家

    魏子猷(1875~1936),河南遂平人,曾做过县长,文化修养较高。自幼喜爱音乐,琴、筝、琵琶、笙管,件件精通,尤擅十三弦筝。1925年前后在北京西单牌楼道德学社教筝,河南筝乐由此传播,曾编有曲集《中州古调》(工尺谱手稿)。所传筝曲有《天下大同》、《关雎》、《平沙落雁》等。所传弟子有娄树华、史荫美、梁在平等均为中国近代筝乐之重要人物8。

    曹东扶(1898~1970),河南邓县人,从小随父亲曹清怀学唱大调曲子,后拜师于黄文炳、赵锡三等老艺人门下学习唱腔及扬琴、三弦、古筝伴奏。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到近三十岁时已掌握不少大调曲子、河南坠子唱段及古筝、三弦、琵琶等乐器演奏技法,成为南阳曲坛的名家及器乐演奏家。1948年发起成立大调曲子研究社,一年后改为曲艺改进社,任副社长并结合各路好手将大调曲子的曲牌、唱腔、音乐伴奏做系统的整理及创新加工,另外挖掘整理板头曲,将老艺人口中一些简单的旋律及残缺不全的工尺谱,认真辨别、译谱推敲,终于使一大批板头曲在大调曲子前奏曲中的地位脱颖而出,成为结构完整,旋律动听的器乐独奏曲。1954年任河南师范专科学校古筝、琵琶、三弦教师,后又在郑州艺术学校任教。1956年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任古筝教师,将河南筝曲带入音乐学院的最高学府,1960年调往四川音乐学院,1964年为河南省歌舞团艺术顾问,次年担任大调曲子培训班主讲9。其一生致力于河南大调曲子的演唱、改革及板头曲的整理加工,由于接受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使得他的演奏如同演唱,非常强调左手各种颤音及滑音的变化,演奏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如泣如诉,大喜大悲,非常具有特点,代表曲目有:《打雁》、《陈杏元和番》并创作多首乐曲,如:《闹元宵》、《孟姜女变奏曲》、《刘海与胡秀英》等。在专业音乐院校任教的数年间将河南筝曲推上更高境界,是河南筝派中最具代表与影响力的人物。

    王省吾(1904~1968),河南泌阳人,其父王舟男是泌阳大调曲子的初唱人。受祖父影响,八岁学唱大调曲子,十二岁开始学筝,演奏上受泌阳大调曲子的影响,风格较古朴、典雅、淳厚。1949年后多次参加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1956年入郑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62年应邀赴西安音乐学院讲学和演奏,将河南筝曲系统地、全面地传播到西北10,所传曲目有:《花流水》、《渔夫乐》等。

    任清志(1924~2000),河南叶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喜爱大调曲子,十三岁时学打扬琴,唱小调。十四岁时师从赵均安学习大调曲子演唱及古筝演奏。由于记忆力佳、刻苦勤奋,曾享有“一弹惊四起,三唱万家乐”的美誉。1955年、1962年两次参加全国性观摩表演,弹奏《山坡羊》、《新开板》等获得优秀奖。由于长年在郑州市曲剧团、河南省歌舞团、河南省曲剧团等单位工作,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极具舞台感,多年的伴奏生涯使用长又厚的指甲,运指刚健有力,自成一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别于曹东扶的细致、王省吾的古朴。曾创作改编多首乐曲,如:《新开板》是在《山坡羊》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幸福渠》在河南筝派的传统技法上配以大量的刮奏运用,表现“大跃进”时代人民兴修水利、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另外乔金文作曲,由其演奏、润色的《汉江韵》,至今仍盛传不衰。【原标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11月0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