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文章

曲牌的“京剧化”创新

2015/2/12 14:18:53 点击数: 【字体:

    在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有不计其数的曲牌音乐。这些曲牌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音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历代音乐生活的产物,是地域性的音乐符号,是大众共有的音乐资源库。

    自元以降,关于曲牌音乐的研究就刊刻印刷出版了诸多史料著作,但都是对曲牌文字与唱词的论述,而无曲谱记载。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70多年间,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文化部等单位联合主编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各省卷,较全面地收录了大量的曲牌资料,展现了曲牌丰富多彩的面貌。但美中不足的是,其内容主要是曲调的显示,对其源流及音乐结构、艺术规律的论述分析则较少。

    对京剧器乐曲牌伴奏艺术的探讨,自京剧诞生以来、特别是发展至成熟阶段,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也大多偏重于京剧伴奏技法的研究,而是对京剧如何吸取姊妹艺术的曲调、曲牌,之后又是怎样进行“京剧化”的变革创新,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京剧器乐曲牌作为无词的纯音乐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京剧的前奏、幕间过场音乐、情景音乐、尾奏等,均是通过这些器乐曲牌的演奏来实现的。它与唱腔音乐、锣鼓打击乐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京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但这些京剧器乐曲牌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齐备,先为笛子、唢呐曲牌伴奏,后有胡琴曲牌;开始也没有现成的曲目,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复杂的过程。

    京剧器乐曲牌各种形式的产生,与京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广纳各种艺术精华。形成之初,京剧的唱腔主要是吸取徽剧的二黄、四平调、拨子腔、吹腔,以及汉剧的西皮,进而合流成为皮簧腔,并从梆子腔引进南梆子等。京剧的器乐曲牌则受徽、汉剧的影响很少,而是广泛从昆曲、民间鼓乐和丝竹乐以及宋元南北曲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的形态。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而产生的曲牌,怎样为京剧唱腔伴奏?“京剧化”的变革创新,便是京剧器乐曲牌适应需要最重要的手法。无论是胡琴套子,还是唢呐、笛子吹奏,都根据京剧风格加以变异。京胡主要是通过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的定弦及特有的弓法、指法来体现“京味”;笛子、唢呐则是用筒音变化及特有的气口、变气等吹奏方法来表达浓郁的京剧韵味。这些“京剧化”的革新,实际上就是改编再创作,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因其是在已有原生态曲调基础上的口头音乐创作方法,所以演奏者也是改编者。琴师的演奏和乐师的吹奏,时有即兴发挥,常常是在演奏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很少有一个定本,处于反复加工的过程中。由此,每首曲牌在多次的演奏中多有大同小异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戏剧情节表现的需要,在无定次的反复变奏中,变化无穷,但又“万变不离宗亲”。

    要将吸取的曲牌实现“京剧化”,一般须具有两个因素:一是曲牌旋律要体现京剧的特点;二是要在京剧的特性伴奏乐器中得到呈现。这两者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相关。如胡琴曲牌,其旋律不仅要与唱腔音乐的风格相统一,而且要符合京胡各种弦式的定弦、指法、弓法等演奏规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类似京剧器乐曲牌的多种“同宗”变体,在我国民间音乐(包括各地方剧种)及文人音乐(如古琴打谱)的改编创作思维中,是屡见不鲜的。

    演奏京剧器乐曲牌的乐器有唢呐、笛子、吹打、京胡、月琴、三弦等,而京胡、月琴、京二胡——“京剧三大件”对器乐曲牌“京剧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最富特色的还是京胡,其特有的定弦、演奏的指法与弓法、乐器的制作等,都对胡琴曲牌的风格及旋律变化的“京剧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胡琴曲牌如果离开了京胡,其包含的京剧特有的风味必将大为逊色。

    京胡属于高音乐器,其音域较窄,一般为九度或十一度,而超过音域的音就翻高或移低八度演奏。此外,由于京胡的构造、演奏姿势等原因,形成了京胡演奏独特的弓法、指法,进而直接导致伴奏旋律的多样变化。而这种旋律的变化以适应京胡的弦式,也是曲牌“京剧化”的一个特点。如河北省抚宁县民间唢呐曲牌[柳青娘],“京剧化”为同名京胡曲牌后,其音乐主题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但音乐风格却“京剧化”了,而且形成了二黄、反西皮、西皮三种[柳青娘]变体。

    另外,由于京胡特殊弓序的推拉特点,其拉弓较强,推弓较弱,形成了节拍的弱强弱强的节奏。正如老琴师所说,京胡的弓法好比人的骨头,没有它,拉出来的旋律就绵软无力;京胡的指法好似人的肉,离了它,拉出来的旋律便平淡乏味。京胡这种鲜明的特色,亦可对旋律润色加工,增强韵味,对曲牌的表现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京剧器乐曲牌吸取自外来曲牌的创编方式,体现了渐变性及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京剧器乐曲牌采取“京剧化”的渐变,既符合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又适应广大京剧观(听)众的欣赏习惯,如[小开门][柳青娘][八板][哭皇天][万年欢][鹧鸪天][柳摇金]等,就是在昆曲、民间曲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又一体”。而[夜深沉]因撷取[风吹荷叶煞]的部分旋律素材,即兴变化发展很大,而且音乐形象也大为变异,成为“另一体”曲牌的代表;由昆曲中吕调[朝天子]改编成的同名京剧二黄、反二黄、唢呐曲牌,亦属“另一体”一类。如梅兰芳先生主张的“移步不换形”式的改编,亦是新的“又一体”或“另一体”。

    在渐变性、灵活性、即兴性为特点的音乐思维方法的支配下,我国历代京剧器乐演奏家(亦是编曲家)通过“京剧化”的变革创新,创编了许多器乐曲牌,大大丰富了京剧伴奏音乐宝库。(该研究成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资金资助项目)作者:王秀庭 杨玉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文化要传承必须先创新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