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王浩然:“80后”的缂丝情怀

2014/12/23 12:24:18 点击数: 【字体:

王浩然:“80后”的缂丝情怀
 摹缂宋马远月下赏梅图 27×27厘米 王浩然
 

    不久前的2014年APEC峰会上,镶嵌着传统文化的民间工艺,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无限的精深之美。这期间,一位“80后”大男孩制作的8套“落霞·蓝染竹节纹棉布嵌引箔缂丝坐垫”成为了APEC峰会会议室里的一抹亮色。他就是年轻的传统染织绣和古代家纺研究者、缂丝技艺传承人王浩然。

    以梭代笔,“佳者较画更胜”

    缂丝,亦称“刻丝”“克丝”等,作为传统的蚕丝纺织技术,已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收藏价值,素来是帝王和贵族们追捧的对象,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宋徽宗曾为宋代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佳作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其织造过程之细致,使得摹缂常胜于绘画原作,缂丝故而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王浩然介绍,缂丝技艺并非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缂丝的工具材料与其他织造无有大异,但与常见的宋锦、蜀锦、绫罗等“通经通纬”的织物所不同的是缂丝的基本织造原理是“通经断纬”,即依画稿设计的需要,以不同色线作纬线,往返于经线之间,由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王浩然说:“缂丝有别于其他织物的独特之处即不同颜色纬线所织成的图形彼此不相关联,因此会在图案形状周围留下锯齿状的空隙。将织物对着光源就可以看到织物色块间若隐若现的细微小孔和一道道纵向细纹,如同被刀雕刻过的丝绸,双面皆有立体感。”因此,宋代庄绰所著《鸡肋篇》中云“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缂丝的制作过程十分费时费力。由于同一种色彩的纬线无法贯穿全幅作品,因此每次只能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局部回纬织制,当需要缂织多种色彩时,至少需要经过数千次“断纬”才可以达到最基本的层次效果。制作精良的缂丝作品其织绘之美,超胜于其他织物。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形容缂丝织造为“以梭代笔”,更说“佳者较画更胜”。不同于一般刺绣织锦不同色线层层退晕的方式,缂丝织品在退晕过程中,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过渡时,要将梭子上的丝线抽剪掉一部分,加入另一种颜色丝线,然后将两种丝线捻合继续织造。王浩然说:“这种退晕方式能够使缂丝作品呈现出水墨画般自然的晕染渐变效果,而这一过程也实际等于拿丝线完成绘画中的调色步骤。”

    南通缂丝的活态传承

    1914年,张謇在南通开办了贫民工场,请缂丝、竹编、雕漆等艺人教授流民学习手工艺,缂丝技艺在南通得以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南通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王浩然的姨爷爷王玉祥考入研究所,掌握了缂丝工艺,大大推动了南通缂丝的发展。

    2006年,王浩然自告奋勇承担了“第二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织申报材料的编订工作。2007年,他开始在新兴自媒体博客上向网友介绍缂丝。此后,上海黄浦区文化馆全程参与2014年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与制作的NE·TIGER品牌创始人张志峰、中国传统服饰高级定制品牌“净莲满堂”及2014年APEC峰会的相关负责人都主动找到王浩然与其进行合作。1986年出生的王浩然,2010年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优秀青年传承人大奖”。2012年,他获评“南通中式家纺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王浩然坦言虽从小看到姨爷爷做缂丝产品,但真正明白缂丝工艺还是到了大学期间。他在国家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关于缂丝的史料,在对缂丝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缂丝这门艳若蒸霞,华丽无比的传统丝织工艺深深俘获了这位文科男的心。历史追溯的不断清晰,使得王浩然也逐渐厘清了南通缂丝传承的思路。那么,如何延续、焕发南通缂丝的生机?王浩然将目光锁定在了更加纯天然的制作材料上。

    19世纪末,随着国外化工染液进入中国,高于化工染液成本10倍之高的天然染液逐渐退出了人们视线。2010年,《中国失落的色彩》一书的作者,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曾启雄教授将一批从日本德岛县“请”回中国的“吴蓝”种子转赠给王浩然。由此,王浩然决心开始了植物染色的尝试。

    吴蓝又叫蓼蓝,原产于南通、无锡、苏州等地,从唐代传到日本德岛地区开始种植与应用。如今,王浩然亲自种植的植物染色试验田里种植着姜黄、紫草、栀子、洛神花、蓼蓝等50多种染色植物。王浩然介绍,明清时期,南通作为蓝染之乡,涵盖了从蓝草种植到蓝泥及染液制作,再到染织一整套完备的生产过程,但现在的南通却早已没有了传统植物和矿物质染料的生产。王浩然表示:“现代的缂丝作品很难达到宋代或明代作品的雅致之感,因此,我研究推广植物染色方式,亦是在寻找一种现代缂丝向传统经典缂丝过渡回归的路径。因为植物染色的色浆提取过程并不是一个科学计量化的过程,以此染色的布面,相对存在一些肉眼难以观察到的不均匀成色,使得布面色彩经过光的折射进入人眼睛时得以呈现出更加柔和的状态。”

    如今,精益求精的王浩然思考着如何使传统经典缂丝更为多样化,他试图在缂丝制作过程中寻找更加符合绘画表达的缂丝表现方式,以求达到整体风貌上的突破。近期他又将视角转向宋人传统山水画的缂丝制作,例如制作马远的小景山水画。“在这之前的缂丝作品主要摹制花鸟画及青绿山水画,色彩的丰富性更利于缂丝的表现。而通过植物染色材料完成的纯水墨画缂丝制作目前还鲜有人涉及。现在也有很多服装设计师和投资人关注我的工作,但我个人还是希望把融资类的工作放在后面,先静下心深入创作,做出一些东西来。”王浩然说。

    2014年是南通缂丝复缂100年。百年后的今天,南通的年轻人王浩然带着浓浓的缂丝情怀,沉潜游弋于千年缂丝工艺之中,将缂丝工艺与时尚跨界结合,活态传承释放着古老缂丝的绚烂华彩。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12-21)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