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执壶”,是一种较常见的酒器器型,多为瓷质,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腹部较大,口为喇叭状,流嘴较短,后来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执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配套使用。明清时期,执壶形式多样,有玉壶春瓶式等等,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这件黄釉葫芦式执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中部束腰,底为圈足。“葫芦”音同“福禄”,有富足美满的寓意,被认为是吉祥物。以葫芦为形的瓶、壶等器物,在明清时期相当常见。这件器物造型简单,除了葫芦形的壶身外,有短短的流口和卷曲的执柄,给人一种简洁而不失变化的美。器物通体纹饰也较为简单,通体施黄釉,近足部分露胎,肩部饰弦纹两道,足边有5个支烧痕。“弦纹”即凸起的横线条,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是很常见和简单的装饰手法。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不是器物的主体纹饰,但这件器物除了两道弦纹外,别无其他纹饰,倒也别具匠心。
辽代黄釉瓷器偏深偏橙,不如明清时期黄釉瓷器那么娇嫩欲滴,并且釉色较薄较透,往往容易露出胎体的纹路和杂质,这是因为辽代尚在黄釉瓷器的始创时期。但正是这处于始创时期的瓷器,给人一种独特的质朴美感。(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