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宋彦军的画:物质时代的日常诗意

2013/10/23 14:09:55 点击数: 【字体:

宋彦军的画:物质时代的日常诗意
飘 113cm×85cm 宋彦军


    宋彦军工笔画作品让我惊异的是,他没有选择当代艺术所追捧的时尚之路,他选择的是踏踏实实的“苦学”之路,以自己的敏锐、发现和艺术才情,构造自己作品的艺术高度、深度与广度。可以说,在艺术的整体风格上,他坚持与守望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是以写实的形式、语言为特点的审美追求,甚至还忠于“唯美”主义赏心悦目的艺术宗旨。

  不同的是,宋彦军的作品中已没有了“宏大叙事”的主题性诠释,而是在审美视野中观察“物质时代”都市的日常诗意图景。在这个图景中,画家把目光聚焦在都市青年女性的日常生活情态上。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笔下,青年女性绝无艳俗、搔首弄姿、风情毕露的浮浅与粗鄙,而是尽显开朗、坦荡、清纯与健康的质素与格调,这才是我们时代主流。宋彦军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女性的日常生活情态与表现,既是作品主题,也是形式与内容,为此,他运用了恰切的绘画语言与相关手段,使作品整体浑然完整、统一和谐,并渐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物质时代的社会特点是,“火热的斗争生活”在艺术中日渐衰弱和远去,更为关注的是社会急剧变化中的生存状态与时空观念的变化,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社会的精神生态更趋物质化和功利化,艺术作品大多走向了解构和逍遥之途,走向了世俗化的经验陈述和个人化狭隘叙述。当然,清醒的画家在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时,他们并不迎合物质时代的功利化要求,而是在复杂的历史巨变中丰富自己,在文化精神上向纵深拓展,扬弃多年的审美定势,建立一种内在的现代性艺术视角。

  宋彦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深化现实主义精神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青年画家。因为,在今天,艺术选择了社会现实,就是选择了“人”,发现了“人”,也就发现了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宋彦军作品中所创造的都市青年女性形象既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理性化”形象,也不同于90年代新写实的“原生态”或“欲望化”的形象,而是日常化了的“无诗意”的“诗意”形象。可以说,这已经是一种艺术感觉的深化,因为,像《都市丽影》、《青春时速》、《早班车》、《假日》、《都市天空》、《倾声细语》、《心迹》、《异乡秋风凉》、《无声》等。都表现为对“人”的日常发现和在无诗意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努力与追求,赋予当代人以“重新塑造”的新面貌,这种对人的深入理解与表现,又与画家深切观察、体验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上述作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确立审美价值和精神向度的。

  是的,在艺术选择上向哪个方向倾斜,并对其改造、置换和减弱其原有功能,强化另一种功能,抑或是坚持一种本质性的精神价值,包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重新思考、探索与运用,对宋彦军而言,不仅是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我们认为,宋彦军以自己的创作,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作品并未回避时代的重大精神问题,他意识到,在多元化格局中,最有分量和最有价值的艺术,应该是关注人的存在境遇,展示一代人的灵魂和心史的,并直指生命深处。越是如此,在这个物化的、无诗意的时代,艺术才能不可替代,也就越有生命力。

  这也是宋彦军作品令我们为之一振的原因。

  宋彦军自觉地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思索着自己的艺术选择和创作实践,这一切无不明显地表现在他在工笔画形式与语言的运用上。工笔画的技法以“三矾九染”著称,在复杂的技艺中营造出精致的图景,渲染特定的情绪。问题在于,传统工笔画的经验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是力不从心的,从而使今天的画家在选择现实题材时,在构思与表现手法上,必须要挑战传统,挑战自己,要创造前人没有的形式、语言,以展示全新的人与世界的图景。宋彦军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表现都市日常生活和当代女性形象上获得了成功与突破。

  就绘画而言,语言技法是显示着认知、理解的深度和高度的,甚至是优秀作品产生的根本性前提。宋彦军工笔画中的语言、技法的运用是精致的,也是贴切的,他不炫耀技巧,在恰到好处中,表现人物的情感、意绪。在“三矾九染”的绘制程序中,作品中人物形象并不僵化、呆滞,仍然焕发着清新、鲜活与亮丽的气息,洋溢生命与人性的美好蕴含,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也是他走向成熟的标志。

  譬如,都市女性的含蓄与内敛,开朗与优雅,清纯与靓丽的形象塑造,以及多样与统一,丰富与单纯的人物情态、淡雅的色彩等,都在一种单纯与平实中得以在色度、色相、色阶与质感的表现中获得生命活力,使人物血肉丰满。当代女性特有的“拉丝”发型、牛仔裤、套装、皮鞋,及其磨砂布、水洗布与粗细、厚薄的面料质地,都在画家的悉心处理中,以特定手段——如积墨、积点、敷色、渲染,与干湿浓淡、疏密深浅、虚实大小等,给以逼真描绘,但又不失感觉意趣,创造了现代工笔画写实风格的语言技法新的表现力和美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2013年10月17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