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鲤鱼
毛泽东、邓小平曾来河南吃过
曾任郑州市政府交际处科长的朱先台说,历史上毛泽东共光临过河南宾馆两次,在河南宾馆餐厅品尝过黄河鲤鱼。而1980年盛夏,邓小平南下鄂豫调研,省委负责人请邓小平品尝了著名的黄河鲤鱼。当时邓小平兴致盎然,还打趣说:陈老总(指陈毅)是既会吃又会做,我是只会吃不会做,毛主席是不会吃也不会做。
牡丹燕菜
2.牡丹燕菜
周恩来用来宴请加拿大总理
“牡丹燕菜”原名“假燕菜”,是以普通蔬菜假充燕窝制成的菜肴。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后传入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菜”,流传至今。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著名厨师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二位总理。总理一连要了两道,食后同声称赞。因菜中雕有牡丹花,故周总理风趣地称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的“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第一楼”小笼包
3.小笼灌汤包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品尝
小笼包相传始于三国,盛于北宋都城开封,因用小竹笼蒸制而成,后人简称“小笼包子”。开封“第一楼”始建于1922年,以经营小笼灌汤包和什锦包子宴而驰名中外。小笼灌汤包用料考究,薄皮大馅,灌汤流油,外形“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品尝过“第一楼”小笼包子,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河南烩面
4.烩面
习近平称赞烩面好吃 还回了碗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兰考吃烩面,每张桌上都是大盆装的四菜一汤,主食是白米饭和烩面。据为习近平就餐提供服务的餐厅经理岳庆涛回忆,“四菜没有用盘子,都是大盆子装的,这样一桌人吃得简单热乎,本来按来宾每人都盛了一碗羊肉烩面,共60碗,但后来总书记说好吃,很多人都回碗,总共又加上了十几碗。”在岳庆涛的记忆里,总书记也回了碗。
河南菜的历史
河南菜历史悠久,中国第一次正式的宴会——夏朝的“钧台之享”,就在如今的河南禹县境内。北宋时河南菜达到鼎盛,汴梁的店铺之多,“不能遍数”规模之大,能容千人。“在东京正店七十二户”,皆自酿造名酒,著名的杨楼、八仙楼、樊楼客常至千人。经营品种仅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就有280余种,技法可识别的有五十余种。来自江淮的粮米,沿海的水产、西夏的牛羊、福建的果品等一应俱全,可以说是世界上饮食最发达的城市。
清末民初,由于袁世凯是河南人,把河南菜又带火了。一时间满朝文武以及文人学士以食豫菜为荣,全国各大城市的名店、名楼也几乎都经营豫菜。最著名的有上海的“梁园”、北京的“大梁春”、天津的“三五俱乐部”、南京的“大中华”等等。著名的鲁迅先生就经常在“梁园”用豫菜的“炸八块”、“铁锅蛋”、“酸辣肚丝汤”等宴请名流政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均先后聘用河南长垣厨师做为专厨。1953年到北京饭店,后调任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的候瑞轩大师,就是河南长垣人,他在豫菜的基础上研制的“三低一高”钓鱼台菜系,多次受到各国元首的高度赞扬,称中国菜(豫菜)好吃。
河南还有哪些美食?
糖醋鲤鱼焙面
“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己流行。鲤鱼焙面则是开封的传统名菜,两者的结合,便造就了糖醋鲤鱼焙面这道名菜。黄河鲤鱼因其清甜毫无土腥味而成为历代朝廷贡品,这道菜选用的正是黄河鲤鱼,经过初步加工后,入热油锅炸透,再辅以食盐等佐料加工制成。“焙面”又称“龙须面”。开封名师最早将用油炸过的龙须面,盖在做好的糖醋熘鱼”上面,便创作出“糖醋熘鱼带焙面”名菜,既可食鱼,又可以酱沾面。
洛阳肉片
传统名宴“洛阳水席”中的其中一道。相传一次则天女皇巡视洛阳,地方官曾以水席供奉女皇,此席荤素混制,汤多鲜美,颇受女皇赞赏,后一度成为宫廷名菜。洛阳水席,名如其形,24道菜中,除8道冷菜外,其余菜菜带汤水。据说上此菜时是一道一道上,先上8个冷盘,接着是16个热菜依次上桌。上热菜时,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组,也就是一个大菜要和两个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组。因而又有了三天都吃不完的说法。
胡辣汤
糊辣汤的原先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当时的社会潮流,因此糊辣汤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现在的胡辣汤多是用羊骨或牛骨头汤,汤里一般是炒过的鲜肥羊肉、面筋、面糊、金针菇、粉皮,当然还有大葱末、生姜、花椒、胡椒、茴香等20余种作料,混在一起熬成浓稠的一大锅。喝过汤后,唇齿间胡椒的麻辣味能留存十分钟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