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封置的诸侯国中,有一个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南纪台村,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姜姓,侯爵,故其国君称为纪侯。纪国与近邻的齐国同姓,都是炎帝的后裔,但却因边界纠纷而演成世仇,自周初至春秋时从没有和好过;尤其是齐哀公因受纪侯诬陷而被周夷王(一说周懿王)烹杀后,两国积怨更深。公元前690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灭掉纪国。纪侯的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形成纪姓。此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纪,姜姓,炎帝之后,封纪,为齐所灭,以国为姓。”
又据宋躬《教子传》记载,唐代的纪迈,本姓舒,以五月五日生,被母亲抛弃,由村人纪淳之妻赵氏收养,因之改姓纪。
纪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秦末有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人纪信,楚、汉相争时为刘邦部将,当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的紧急情况下,他装扮成刘邦出降,使刘邦得以逃脱,结果惹恼项羽而遭烧杀。其弟纪成,以将军从刘邦破秦,入汉定三秦,西汉初封定平侯。纪成之子纪通,封襄平侯。琅邪(今山东胶南县西南)人纪逡,于西汉末仕王莽,历位公卿。东汉时,纪氏已发展到长江流域。三国吴丹阳郡秣陵(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人纪亮,在吴国任尚书令;子纪骘任中书令;孙纪瞻,才兼文武,为西晋领军将军,徙家历阳(今安徽和县)。南朝梁有纪少瑜,美容貌,能属文,任武陵王记室参军,亦为秣陵人。于此可见,丹阳秣陵在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一直是纪氏的郡望所在。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隋朝有司农少卿纪和整,世居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其子纪士腾,为隋翼州剌史,有二子:长子纪俨,为唐雍州司仓参军;次子纪及,为唐廓州刺史。纪俨的两个儿子先知、全经,分别为唐御史中丞、户部郎中。纪及之子纪处讷,在唐中宗时任宰相。因此,天水上邽为隋唐时期纪氏郡望。又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载,冀州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高阳东)四姓之首为纪氏,润州丹阳郡四姓之首也是纪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载,冀州高阳郡五姓之第三为纪氏,润州丹阳郡八姓之第二为纪氏;《太平寰宇记》载,冀州高阳郡五姓之第二为纪氏。另据有关谱牒资料记载,北宋时有南京人纪曰,因犯颜直谏,被贬入八闽(福建省的别称,因宋时始分为8个府、州、军,元时分为8路而有此别称),居于泉州,死后葬于龙安,子孙在龙安落籍定居,发展成为著名的龙安纪氏,后又衍分出闽侯、福清、龙溪、漳浦、仙游等支派。明、清时期,加载史册的纪姓人物多出自河北献县、文安,还有出自浙江、广西、江西、云南、江苏、山东、上海、宁夏等省市者,可见纪氏分布已相当广泛。清干隆末,泉州人纪受华首先移居台湾,在港东中里开垦定居,后纪氏入台人数逐渐增多,进而又有人到海外谋生,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纪姓名人不绝于史,除以上述及者外,传说有古代之善射者纪昌,学射于飞卫,以马尾毛悬虱于窗前,能射穿虱心而悬毛不断。南朝齐有建康(今江苏南京)人纪僧真,出身武吏,历任中书舍人、司农卿等要职,曾向齐武帝要求列入士族,被主管此事的江斅所拒。唐代有良医纪明,观人颜色,便知疾深浅。宋代有山水画家纪真。金国有医学博士纪天锡。元代有戏曲作家纪君祥(一作纪天祥)。明代有刑部郎中纪克家,廉直劲正,甚获时誉。清代最著名的纪姓人物是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昀。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干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博览群书,能诗及骈文,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父纪容舒,官姚安知府,亦为学者。此外,清代还有学者纪大奎、纪磊,书画家纪大复。现代,香港有美籍华人纪艾华,拥有财富约20亿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纪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名列第15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分布比较广泛,以北京、山东、江苏居多,这3省市纪姓约占全国汉族纪姓人口的54%;在台湾为第75大姓。纪姓不仅是汉族常见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例如:清朝满洲有纪姓,世居长白山;满洲八旗姓锡玛拉氏,后改为纪姓;白族以鸡为图腾的氏族,汉姓有纪氏;蒙古、满、回等民族也都有纪姓。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