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文章

雷姓先秦时期仅在豫 东迁后家族发迹盛产高富帅

2014/6/6 10:41:46 点击数:241 【字体:

雷姓先秦时期仅在豫 东迁后家族发迹盛产高富帅

资料图 广东台山市大江镇石桥中社村“雷氏大宗祠”

    先秦时期,雷姓族人活动仅限于河南,并不活跃,史书少有记载。直到秦汉,雷姓因东迁才逐渐发达,目前人口达300余万。

    从明朝至今,雷姓人口增长迅速。不过,在宋、元、明600年中,北方战乱频发,雷姓人口出现负增长。为躲避战乱,雷姓人开始大量向东部及东南迁移,并逐渐壮大。

    迁徙雷姓人口曾因战乱出现负增长

    雷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2013年的全国姓氏排行榜上,雷姓名列第78位,人口300余万,属于大姓。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雷姓人口由15万增至300余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在宋、元、明600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雷姓人口却出现负增长,形成了雷氏人口增长的“V形态势”。

    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松木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雷姓人一直主要活动于北方地区,而那时,北方战乱不断。

    为此,雷姓人口大量由北向东南部、由西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赣湘闽、西北晋陕川两大块雷姓聚集地。

    分布 东部雷氏盛产高富帅

    先秦时期,雷姓活动限于河南,并不活跃,史书少有记载。直到秦汉时期,雷姓东迁安徽、江西,开始在东部发达起来,形成著名的豫章雷姓大族。

    “雷方邝溯源堂”河南联络站的雷卿介绍,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也发展成名门望族。

    相传,明洪武初,豫章雷氏后人雷思颜从福建泉州西隅迁到南安十六都城山石门坑(今坑内村)。到成化年间,雷思颜的曾孙雷徽成长为顶梁柱,家境渐好。

    其间,雷思颜亲弟弟的孙子雷魁偕侄儿雷庆搬来与雷徽一家同住。后来,雷徽生了五个儿子,雷庆育有二子,眼看兄弟七人要成家立业,分家时,雷徽去世。

    于是,由雷徽的妻子黄氏主持分家。黄氏让七兄弟各自抓阄均分,于是形成了七个房派,繁衍日炽,成为当地一大族姓,扎堆成了“高富帅”。

    到如今,七个房派人口已逾万人。现居国内人口有七千多人,侨居有四五千人,定居港澳台地区的近千人。

    雷氏南迁后频现武林高手

    唐宋时期,雷姓除继续在西北发展外,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移民也成为主流。到明朝时,雷姓的重心向南和东南移动,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尤盛于赣闽地区。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名门望族层出不穷,雷氏一族不断兴旺。除了在经济上逐步发达,南迁后的雷氏后人,频频出现武林高手。

    在渡头村雷氏家谱中,就记载着上世纪40年代末横门保卫战发生时,“二雷”的英勇事迹。

    传说,当年横门保卫战爆发,雷三胜、雷禄二位渡头村村民从此次战役中撤退回村时,遇到日寇正骚扰村民,为赢得战友宝贵的撤退时间,雷三胜和雷禄分成两路引开敌人。

    雷三胜与敌人智慧周旋,后来在大鼓石山中被擒,宁死不屈。相传,当时日军拖出了雷三胜半边心脏和几截肠子,但他仍然怒视对方。

    而雷禄在和日军周旋一天后,也不幸被捕。雷氏后人讲述,雷禄被抓后,日军动用多种酷刑,雷禄面不改色,最终被日寇在背后连刺几刀,壮烈牺牲。

    外出务工,星散世界各国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常松木介绍,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姓,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有,“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姓人,就有许多是羌族人,苗、瑶、彝、侗、壮等族也均有雷姓。”

    另据雷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雷氏第十三世有雷复露、雷伯辰等一批族人迁居台湾。清末,族人纷纷远涉重洋前往东南亚国家谋生。

    之后,由于亲亲相引,出国者日益增多,在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都有雷姓华侨分布。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原来聚居越南西贡的大批雷姓华人成为难民,星散世界各国。现如今,美、英、法、德、瑞典、荷兰等国都有雷姓族人的足迹。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14-06-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