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历史传说 >> 姓氏文化 >> 浏览文章

林姓人大多温文尔雅长于才学 四成林姓人都是O型血

2014/3/10 11:21:57 点击数:304 【字体:

林姓人大多温文尔雅长于才学 四成林姓人都是O型血

后人画的林则徐像(资料图)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丁亚菲

    也许很难有其他姓氏,如林姓这般特色鲜明。

    林姓多居于南方,似乎是受南方温润气候影响,众多林姓人温文尔雅,长于才学。有人专门分析过,林姓在文学、艺术、社科类的人才“一抓一把”,如林纾、林语堂、林徽因等。

    但温和的同时也有倔强,想是骨子里受先祖比干的影响,林姓人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奋勇担当,正气凛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当年比干诤谏纣王、跪在摘星楼前“三日不去”的献身精神如出一辙。

    他们中,最著名的如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等。

    性格温和,人文社科人才多

    作为生在广东的林姓人,河南省侨联原秘书长林坚曾发现,自己周围姓林的人,基本上都是国字脸、八字眉、高鼻梁、O型血,她开玩笑:“说不定比干就是O型血”。事实上,林姓人中O型血确实占了大多数。袁义达、邱家儒所著的《中国四百大姓》载,林姓人群O型血占了37.7%,远多于其他血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对林姓名人做过分析。他说,林姓名人多出于近现代,约有五分之四聚集于东南沿海,以福建、广东、台湾、浙江为主,尤其是福建,更是林姓人才的聚宝盆,特别是闽侯县产生了林则徐、林森、林觉民、林白水、林徽因等人物。

    王泉根认为,林姓人的个性趋于稳定和温和。自宋明以来,林姓多居于气候温暖、水土润泽的东南沿海,他们的生存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性格、文化、民俗,他们更喜欢开放的地方,很少往黄河以北移动,而是选择海外,走向东南亚等地。

    与这种稳定和温和的性格有关,林姓名人中相对少有军政界人物,大多会选择人文社会科学。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说,林姓人生命力极其顽强,和华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与古南越土著交往渗透有关,具有海洋情结,是华南汉族的杰出代表。

    从比干到林则徐,忠烈精神延续

    按照王泉根的说法,林姓虽极少出军政界人物,但出一个,便直接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比如林则徐。提起林则徐,恐怕无人不知他“虎门销烟”的伟大事迹。历史评价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后,1841年,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充军新疆伊犁。他宁可遭受罢官、流放、诽谤的折磨,也不愿意放弃主战抗敌的信念。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林则徐报国之志不曾改变。遣戍途中,他仍奉命去开封主持堵截黄河决口;在新疆3年,林则徐不顾年迈体弱,踏疆往来2万里,开垦屯田3.7万余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唐金培看来,林则徐关心民族命运,把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与当年比干在摘星楼前,诤谏纣王“三日不去”,抱定必死的献身精神一脉相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认为,林姓一直带有鲜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后的特色,并进一步发展为忠孝的传统家风。比干与炎黄二帝等,之所以被多个姓氏共同尊奉,就在于他们的后代有一种认同感。

    不靠先辈英名,烈士后人低调

    林则徐去世数十年后,他的家乡福建闽侯,又出了个著名人物林觉民。林觉民的《与妻书》,多年来被大陆和台湾均选为教材。“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慷慨激昂又热烈缠绵,至今读来仍能催人泪下。

    作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字里行间流露出“明知不可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林世选认为,这也与比干精神一脉相承。

    1911年,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中,受伤被俘。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参与会审的高官都不忍杀他,但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将24岁的林觉民处死。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的孙女叫谢婉莹,就是冰心,冰心后来曾多次追忆这个故居。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就是林徽因的父亲。据媒体报道,林觉民后人教养极好,相当低调,不愿倚靠他的英名,谢绝社会活动,只想“作为普通人平凡地生活”。

    郡望

    林姓郡望主要有西河、南安、河南、下邳、济南等,林姓的堂号主要有九龙、十德、九牧、忠孝等,“九牧”堂号典出自唐朝名臣林披。唐玄宗时林披明经及第,九个儿子亦先后明经及第,并且官都做到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他们也被称为州牧,兄弟九人合称“九牧”,父子相继为官,世代显赫,家声广布,世泽绵延,在福建一带独领风骚,称“九牧林家”。

    林姓的重要楹联:金门羽客,和靖高风十德堂 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

    家训

    林则徐曾写对联表达教育思想。“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么廉洁,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他的志向;子孙不如我,留钱给他,反而使他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他的过错。

    家风

    林家后代曾长期保留两样东西:一盘素炒豆腐和一盏两根灯芯的油灯。林则徐小时候,家境虽贫寒,但父母一向坚守气节、乐善好施。有一年除夕,邻居听见林家欢天喜地地在吃年夜饭,好奇地从矮墙上探望,所见到的却是这一家大小十多人,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享受唯一的一大盘素炒豆腐。林家夜间照明,也依赖唯一的一盏油灯,平时只放一根灯芯,到了大年夜才加点一根。后来林则徐显达,林家过年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但那盏油灯和一盘素炒豆腐,一直被持续作为林家年夜饭的保留节目,以纪念往日的艰辛和家人之间的和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2014-03-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