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首次大规模迁徙,是因为战争。春秋时期,在五霸纷争中,许国周旋于列强之间。最终因为郑国的威胁,公元前576年,时任国君许灵公迁都叶县。自此直至国灭,许国一直处于迁都的动荡之中。而这一次次迁徙,许姓人都在沿途留下了后裔。
许国灭亡之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后经各朝各代的民族大融合大迁徙,许姓遍布全国各地,乃至走向世界。
因为战争许姓外迁
去年,叶县许庄村村民许永炉将新编成的《叶县许庄许氏宗谱》捐给叶县图书馆。这本宗谱中介绍,叶县许姓可追溯至西周许国,许文叔是其祖先。
不过,许姓由许昌迁往叶县,是一次被动的迁徙。据史料记载,许国在郑、楚等国压制下,逐渐衰落。
公元前576年,许文叔的第15世孙许灵公向楚国请求,楚国答应许国将其都城由许昌迁至叶县。
2002年在叶县澧河南岸悬崖边许灵公墓出土的300多件文物,可以证实许灵公迁到叶县后不久就去世了。
不过,郑国仍对许国穷追不舍,公元前551年,楚国要求许国迁都至夷(即城父,今安徽亳州)。部分许国子民留在叶县,以“许”为姓。
许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
许国在亳州也没能安定下来,到公元前533年,又迁于荆(今湖北宜昌、当阳一带)。9年后,又迁至析(即白羽,今河南内乡县)。又过了18年,同样因为国弱,被迫迁往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
此时许国已是国穷财尽。但郑国仍然担心许国东山再起,公元前504年,许国被郑国所灭。
后虽然在楚国帮助下,许国后裔曾复国,但不久后又被魏国灭亡。自此,史书再无“许国”之说。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说,之前许姓都是在河南省内迁徙。经过战争与迁都,不少许国人以国为姓,由河南向河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迁徙。
据许氏宗亲会介绍,北上最初的目的地在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新城都乐善里,或沿古汝河就近迁往汝南一带。到了汉代,一支许姓人迁往汝南。
自此,许氏形成了高阳郡、汝南郡堂号。
因出仕许姓南迁
据一位到过厦门市考察的许氏宗亲介绍,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的许都祠堂里,挂着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的照片。
“因为阿基诺夫人是许滢后代。”河南许由与许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道生说,祖根就在今天的厦门,后分支迁徙到今天的漳州龙海市角美镇鸿渐村。
许都祠堂是闽南许姓人心里的圣地,这是后人为纪念西汉名将许滢而建。据记载,公元前134年,汉代将军许滢率军入闽平越,之后镇守厦门同安境内,世传此地称“营城”。这是最早一支入闽的许姓人。许滢有15个儿子,分别镇守闽南各地。福建等地的很多许姓人,都是许滢后裔。在闽48年后,许滢葬于同安西山。有人用“许滢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来概括厦门同安历史。
到了公元669年,从汝南迁往固始的许陶、许天正父子去闽平乱留在当地建立漳州。许天正袭父职,被奉为开闽漳始祖。唐僖宗年间(887年),河南固始人许十一入闽,居闽清。后许姓繁衍到闽各地。入闽同时,也有因做官、逃难等原因向江西、江苏等地迁徙的许姓人。
在江苏省兴化西城外大街太平垛上,至今保存一处始建于清初的许氏“大夫第”建筑。该建筑由清康熙时诰封中宪大夫许承家建成。据介绍,这支许氏也是由汝南郡许氏外迁,是《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后裔。
唐代之后,许姓人真正遍布全国,并且南方许姓人口逐渐多于北方。
许氏入台之后走向全世界
许姓入台集中于明清两代。明末,泉州人许友仪、许源兴、许盛森、许怀冲、许申等渡海入台,分别迁入嘉义、台南、云林等县。清康熙年间,又有泉州许姓人入垦新竹、云林县;雍正年间,同安人许利生入垦新竹县、漳州人许德祫入垦彰化县;乾隆年间,泉州人许大岳入垦台北县。此后,许姓又多次向台湾迁徙。在台湾,许姓已成为排名第11的大姓。
许姓不仅在国内不断发展,还播迁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多由广东、福建、海南、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主要是越南、缅甸、泰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阿基诺夫人的远祖许尚志就是在这个时期到了菲律宾。
许氏人自在中原诞生后,经历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从中原向河北、山东、安徽及江南各地迁徙,进而从江浙、闽、粤向全国播迁及移居海外,现已基本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标题:许姓首次大迁徙因春秋战乱 许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