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新闻资讯 >> 浏览鹤壁

浚县古庙会:穿越 1600年斗戏闹春生动依然

2016/2/24 17:12:17 点击数: 【字体:

浚县古庙会:穿越 1600年斗戏闹春生动依然

猴年的孙悟空更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浚县古庙会:穿越 1600年斗戏闹春生动依然

这才是咱自己画的脸谱,你看了开心就好。

浚县古庙会:穿越 1600年斗戏闹春生动依然

一人出彩背后是众人的努力


    “在俺们浚县,正月十五主要不是过元宵节,而是过年呢!”正月十五进入鹤壁浚县,不少人都说,“浚县古庙会,正月十六最热闹,你们算是来对时候了!”

    浚县古庙会,据说1600年来长盛不衰。今年正月十六,记者近距离感受了一回。

    满街的演员都是各乡镇的农民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浚县黎阳路与北街交叉口是狂欢的起点。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就陆续有各乡镇的表演团队赶来。等天一放亮,各个表演团队就且走且演,一路向南,登南山,拜诸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唢呐、笙吹起来!锣鼓、镲响起来!舞狮、舞龙、背阁、高跷、扭秧歌、打竹马、划旱船、挑花篮……一条老街,尽是古戏;五颜六色,不论新旧,均为古装、戏服。你扮的是花木兰,我演的是穆桂英——这是“扮美”的小年轻。你是年纪轻轻的“老渔翁”,我是七老八十的“少公子”,男孩子化装成婀娜多姿的“七仙女”,老爷爷扮成挤眉弄眼的“老媒婆”——这是“逗乐”的一群人。

    他们演得巧妙,却并不是专业演员。一年365天,可能360天他们都是劳动者。但在这一天,他们是最亮眼的明星。

    这里的民俗传承不缺年轻人

    “恁村排第几啊?”“第一,先上去了!”

    “咦——弄得美,俺排第五!”

    街头巷尾,随处都是人们关于“排序”的话题。“庙会是咱浚县各个村的大事,哪个村的领头人要是弄不好,在村里就没威信。”一位村民这样介绍他们对庙会社火的重视程度。

    “为了早点上山,前些年有不少人头天晚上就来‘占位’。”村民老张说,近年来采用了抓阄的方法决定先后顺序,“村民们很看重这个,谁先上山,就可以抢个‘头彩’,一年都顺当!”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正月古庙会可以溯源到后赵时期,有1600多年的历史,庙会从正月初一持续到二月二,被誉为“华北第一大古庙会”,被国务院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庙会上并不缺年轻人和孩子的身影。“从6岁就开始练习了,村里的小孩没事都跟着练。”王可庄15岁的王首位告诉记者,他们的节目是踩高跷,参加表演的都是年轻人。

    浚县古庙会的社火表演有高跷、背阁、舞狮等40多个种类,正月十六社火规模最盛大,参演队伍近百支,客流量最高时有40多万人。

    相关链接:

    “小穆桂英”的背阁9小时……


    背阁,是庙会上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

    它需要大人与小孩配合完成:5到9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装扮成经典的戏曲人物形象,宽大的服装掩盖住下面的“机关”,人物若凌空站立在成年人的肩头。参演小孩,据说都是村里的“颜值担当”,将来找媳妇、找婆家,都是“资本”。

    6岁的张静依就是幸运的一位。

    早晨5:40,她就被妈妈从被窝中拉起来。下午2:30,她才完成了一天的表演回到家里。在这近9个小时里,她就是“穆桂英”。

    早早起床后,张静依在妈妈秦玉双的带领下,摸黑赶到北街,这里有背阁表演的集中化妆点。今年,一共选出了14个孩子。

    白色打底,红色敷脸,黑色描眉画眼……

    2小时后,经过五六道程序的精描细绘,张静依终于画完了妆。与她一起化妆的孩子中,有的已经在化妆时睡着……

    “她这两天都睡得早,提着精神呢!”妈妈笑着说,静依已是第二年参加表演了,她扮演的穆桂英,会走在队伍最前头,后面还有“杨宗保”、“花木兰”、“七仙女”等。

    上午9时,14个装扮好的孩子被同村的叔伯们背上了肩。这一上“台”,脚就不能再落地。

    围观的人们艳羡着、欢呼着。静依和伙伴们的小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标致,又有点遥远。风略大,有的孩子被冻出了鼻涕,身后的爸妈赶紧上来擦拭;有的孩子累到笑不出来,爷爷奶奶也会过来哄哄。

    即便艰难,背阁也一定要演到最后。

    下午1点,表演队伍终于上了山。在广场上的表演,是他们最灿烂的绽放。

    回到家吃午饭时,已是下午2点半。看着累得够呛的女儿,静依的爸爸张佩说,这是村里的传统,能参与,是光荣。

浚县古庙会:穿越 1600年斗戏闹春生动依然

一站上叔伯们的肩头,脚就不能再落地……

浚县古庙会:穿越 1600年斗戏闹春生动依然

“穆桂英”走在背阁队伍的最前头,后面跟着“杨宗保”、“花木兰”和“七仙女”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
0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