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文化遗产 >> 文遗动态 >> 浏览鹤壁

浚县春节古庙会上演中原非遗暨民间绝活绝技展演受关注

2013/10/30 15:11:33 点击数: 【字体:


    从2月23日到27日,浚县春节古庙会进入高潮。每天,来自晋、冀、鲁、鄂、皖等省及我省浚县周边县市的二三十万名游客,蜂拥而至浚县县城。在毗邻县城的大伾山和浮丘山之间数平方公里的街面上、山坡上,社火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将千年古庙会装扮成传统年文化的大观园。

  这样的文化观光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二。

  背阁“背出”文化自信

  依托春节古庙会,中国民协、省文联主办,省民协、鹤壁市文联承办了第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首届中原社火表演大赛是其中的一场重头戏。

  2月22日,在浮丘山山顶广场,连绵的鞭炮刺破了浓锁的雾霾。社火表演大赛中的背阁表演把大赛推向高潮。这项表演很惊险:一位浓墨重彩的壮汉当“下装”,通过“中节”的支架,扛着戏曲装扮的儿童“上装”,上下一起来回走动扭摆。其表演内容取材于杨门女将、天女散花等民间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由长号、大鼓、铜铙、大钹等伴奏。12组背阁队员惊险的绕场表演,让现场的2万余名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据组织方介绍,当天共有省内外28支队伍参加了社火大赛。背阁、舞狮、高跷、旱船、秧歌、盘鼓等组成的社火表演,2008年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乔台山表示,浚县的社火表演具有群众性、自发性的社会基础,体现出一种“广泛的文化自信”。

  泥咕咕“吹出”悠久回忆

  在1000多米长的伾浮路上,中原非物质文化暨中原民间绝活绝技展演吸引着如潮的人流,成为浚县春节古庙会上的一大景观。

  一团黄泥,顺手一搓,推拿提捏之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小斑鸠就呈现在人们眼前。现年57岁、来自浚县杨玘屯村的王学锋,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咕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说,他带来的几百件泥咕咕产品,每件价格从10元到上百元不等,在两天的展演中销售一空。

  泥咕咕是一种吹起来“咕咕”作响的泥塑小玩具,相传起源于隋末,发展至今已有50多个品种。泥咕咕形态夸张、表情生动,漂亮的花纹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学锋说:“它寄托着老百姓欢乐、祈福的心愿。”

  除了浚县当地的泥咕咕、根雕、布老虎等,山东绢花、山西绒绣、开封木版年画等125个项目组成了“别样墨香、传统技艺、绝活绝技”三个方阵。浚县文化馆馆长张福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身口相传为文化链的活态传承,其保护非常艰难。能通过庙会吸引这么多青少年关注,真让人高兴。”

  珍惜这片文化“共生矿”

  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经过历代主政者行政干预最小化的保护,浚县古庙会保留了年味浓、会期长、社火表演精彩等特点,至今依然是一座民俗文化风情的大观园,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并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方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认为,浚县古庙会体现出传统年文化在内涵上的“杂”、“丰”等特点,是一片虽搀和着杂质但精品很多的 “共生矿”。中国民协副主席、我省著名民俗专家夏挽群认为,浚县古庙会体现出春节传统文化的原生性、本真性、民间性、丰富性的特点,是华夏传统文明的一个传承基地,值得好好保护。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13-02-28 作者:李定宇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