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记者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获悉,经过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20名专家的反复论证及多次评审,最终从31个申报项目中确定了9类18个项目入选鹤壁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目前国家、河南省已经分别建立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鹤壁市泥咕咕、民间社火、西路大平调3个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项目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鹤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收录23个项目。
此次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民间文学类:鹤山区的《鹤壁地名的传说》;传统音乐类:鹤山区的《斤称歌》;传统舞蹈类:鹤山区的抬阁;传统戏剧类:浚县的落腔、淇县的五调腔;传统美术类:淇县的蛋壳镶嵌画;传统技艺类:浚县的王学军木旋玩具、吴氏花生米、孙氏面供、杨氏木杆衡器、蒋氏传统手工装裱修复、面人张面塑技艺和山城区的大胡九河黄酒酿造技艺;传统医药类:浚县的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传统体育与竞技:鹤山区的通背拳、淇县的云梦鬼谷一路拳、市群艺馆的昆仑掌;民俗类:浚县的九流渡添仓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